高中生物

图1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
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小值
B.图1实验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不能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亦可能形成相同的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
B.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相关激素作用的发挥
C.植物激素一旦运送到作用部位就立即水解失活
D.植物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B.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对矮生豌豆幼苗的生长没有作用
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D.生长速率越快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调节作用,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子番茄的培育过程中,生长素诱发了可遗传变异
B.苹果果实的发育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具有一定配比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对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D.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能增加其纤维长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B.单侧光使燕麦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B.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
C.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形成
D.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发育和脱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当生长素浓度为l0-9 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
B.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C.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l0-6 mol.L-1
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l0-8 mol.L-1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持续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热,遇大雨后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请尝试对此想象进行解释            
(2)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可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依次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实验分析:
①有同学认为上述三组实验的顺序应该调整,若想得出可能顶芽的存在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应该做的两组实验是       。再进一步证明可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应该做的两组实验是       。根据科学实验原则,同时在X处应放置            
②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则假设成立;
                 ,则假设不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pH的变化来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B.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要设计预实验的步骤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豌豆放在26℃的黑暗处培养7天后,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对应制取三种切段即S1、S2和S3。然后把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IAA和赤霉素、IAA、赤霉素等几种同浓度溶液中,经过3天后观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注意:C表示不含IAA和赤霉素,G表示含赤霉素,I表示含IAA
A.如果对切段S3分别用DNA合成抑制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再进行实验,那么影响实验结果最大的是DNA合成抑制剂
B.同一器官不同年龄的细胞对于不同种类的激素反应相同
C.切段S2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要低于切段S3的细胞
D.赤霉素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代表极性运输的箭头是③和④
B.图乙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对根是抑制生长
C.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c-d)mol/L时,根表现出向地性
D.顶芽近地侧比根部近地侧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生长较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早衰是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使棉花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棉花的早衰可能与打顶处理有关。
(1)适时打顶是棉花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打顶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细胞分裂素(CTK)是维持植物生长和分化的重要激素,与植物衰老密切相关,可延缓衰老;脱落酸(ABA)促进叶片衰老,促进蛋白水解酶和RNA酶活性上升,加速蛋白质和核酸降解。为探究棉花打顶与早衰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某研究小组在查阅资料后进行了探究:
【假设】棉花打顶后,生长素减少引起叶片出现内源激素失衡,ABA/CTK的比值 ①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引发了早衰现象。
【实验】实验设两个施氮水平:低氮组(N150)-每千克土壤中掺入氮肥150mg;高氮组(N500)-每千克土壤中掺入氮肥500mg。两个施氮水平各设4个处理:1-  ②  ;2-打顶;3-打顶并加 ③ ;4-打顶并加含萘乙酸(NAA)的羊毛脂。打顶后10天,取棉株的相同部位着生叶测定CTK和ABA两种激素含量,数据如下图所示:
  
【结论】低氮组和高氮组中,实验数据更能支持假设的一组是    ④      
(2)完成填空,将上述探究过程补充完整①______ 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3)在处理4中,打顶后加的是含萘乙酸(NAA)的羊毛脂,却没有使用含生长素(IAA)的羊毛脂,原因
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研究小组进一步测定了低氮水平下不同打顶处理的棉花叶片中淀粉含量,发现:打顶并加萘乙酸(NAA)
的一组淀粉含量最高,打顶的一组淀粉含量最低。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