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关于燕麦胚芽鞘向光生长的一组实验,根据结果分析最可能的结论是
①胚芽鞘尖端向光侧抑制生长的物质可能增多 ②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③胚芽鞘尖端是接受光刺激的敏感部位 ④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少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如图为苹果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各阶段激素变化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分裂素,②是生长素,③是乙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同时期植物只受某一种激素调节 |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
C.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和果实发育 |
D.乙烯只存在于成熟的果实中 |
(2008年邢台检测)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 |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名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图1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根的促进作用的示意图,图2为α-萘乙酸促进枝条生根的情况。请据图1和图2判断,在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 )
图一
图二
A.3 mg·mL-1 | B.6 mg·mL-1 | C.9 mg·mL-1 | D.4.5 mg·mL-1 |
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为10-10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
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
(2008年苏州模拟)将栽有刚发芽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图所示的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的转盘上(小盆不透光),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玉米的顶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分别为(假定观察时小盆也处于如图位置)( )
A.顶芽,根 | B.顶芽,根 | C.顶芽,根 | D.顶芽,根 |
对胚芽鞘A作如图所示的处理,形成胚芽鞘B,光照后它的弯曲情况是( )
A.Q处向左 | B.Q处向右 | C.P处向右 | D.不弯曲 |
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琼脂小块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2)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形态学下端;(3)把一段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让形态学上端朝下,做与(2)同样的试验(如下图),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接受块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③④⑤⑥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
C.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生长素含量之和多 |
D.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
(2008年泰安模拟)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
B.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
C.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
D.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 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①④⑥ | B.①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④⑥ |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②果实色素积累 ③番茄果实发育 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有人在清除果园虫害的时候误喷了一种除草剂,使果园中某些灌木叶片枯死、脱落。你认为这种除草剂最可能含有( )
A.生长素 | B.细胞分裂素 | C.赤霉素 | D.乙烯 |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