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的染色单体与2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
人类的两条性染色体(X、Y)形态、大小差异很大,但它们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以下叙述中不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从来源看,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
B.从形态结构看,二者虽然差别很大,但却存在着同源区段 |
C.从功能看,二者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只携带与性别相关的基因 |
D.从减数分裂中行为看,二者能联会、分离,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 |
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 (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
下列对于男性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B.来自父母双方的数目是随机的 |
C.全部来自父方 |
D.全部来自母方 |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
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作用的是( )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 D.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右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一高等动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产生的是次级精母细胞
②乙产生的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③乙产生的是体细胞
④丙产生的是体细胞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动物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DNA含量为P,染色体数为Q,则在形成精原细胞的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分别是
A.Q、P | B.2Q、2P | C.Q/2、P/2 | D.Q、2P |
将某动物精原细胞中全部核DNA分子双链用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 中培养。经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可能为100% |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一定为100% |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可能为50% |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可能是50% |
下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I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
B.①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
C.图Ⅲ中的a、b、c、d 4个细胞不可能有三个极体 |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 出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