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一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1支试管,其内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
第二步:再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最适温度60℃)溶液2 mL振荡;
第三步:接着注入斐林试剂2 mL(边加入,边振荡);
第四步:将试管下部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 min。
实验现象:试管内液体仍呈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现象说明淀粉 。
(2)要使实验第四步出现“试管中的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的实验现象,你认为应如何改进该实验步骤? 。
(3)上述(1)和(2)两小题,能说明淀粉酶具有的特性是酶促反应需要 。
(4)该同学根据第(2)小题作了改进,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具有专一性。但其他同学认为这两点结论均不妥,其理由是:
A. ,
B. 。
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
(2)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试剂产生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
(3)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可以与_____________试剂产生 反应。
据报道,一些不法商家生产的所谓“100%纯牛奶”居然与牛没有任何关系,只用香精、糖、自来水和一些添加剂,就可以生产出“纯牛奶”。更骇人听闻的是,不法商家利用垃圾堆里的破旧皮鞋、皮衣、皮帽及其他皮具,经过化学、生物处理,水解出皮革中的原有蛋白质(称“人造蛋白”),作为原料制成假牛奶。
请设计实验,探究“人造蛋白”是否比缺乏蛋白质更有害儿童正常发育。
(1)实验材料:幼龄大白鼠若干、真正的纯牛奶、不含任何蛋白质的假牛奶、含有“人造蛋白”的假牛奶、发育状况测定装置(可测定一定的发育状况指标,具体不作考试要求)、饲养装置等。
(2)实验步骤:
①选取年龄相当、体重相当、发育良好的幼龄大白鼠若干, ,标记为A、B、C,分别饲养。
②每天分别给A、B、C三组大白鼠饲喂
。
③在 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④用发育状况测定装置测定A、B、C三组大白鼠的发育状况。记录各组发育状况指标,计算出各组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相应的结论。(写出其中两种即可)
(共16分)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 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 的含量。
(2)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________________,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冲洗浮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的量只有3~4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 。
(4)本实验注意事项:(每空2分)
①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 。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 ,造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 。
③在可溶性糖的鉴定中,对试管中溶液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 ;试管口不要朝向 ,以免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元素,缺铁时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也不能合成叶绿素,而表现“黄叶病”。请利用溶液培养法,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用具验证铁的生理作用。
材料用具: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广口瓶若干,完全培养液,只含铁的培养液,缺铁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滴管,量筒。
根据实验目的结合表中所列具体内容,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序号 |
A管 |
B管 |
C管 |
1 |
a液? |
b液? |
c液? |
2 |
取长势相同的同种小麦幼苗等量分为三组,并分别放入A、B、C三个广口瓶中。 |
||
3 |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
||
4 |
变黄 |
变黄 |
绿色 |
5 |
? |
? |
? |
6 |
? |
黄色 |
? |
(1)写出序号“1”中加入的三种液体的名称。
a液________,b液________,c液________。确定a、b、c三种液体具体内容时主要以___________为依据。
(2)从序号1~4看,A管、B管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相同的,试分析为什么还要设置A、B两个试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描述序号“5”表示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表格中序号“6”所观察到的幼苗颜色。A管______________,C管__________。
(12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误差是高中生做实验时经常面对的问题,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中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选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不明显,为便于观察,可以在蔗糖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某同学用质量浓度为1.0 g·mL-1的蔗糖溶液做此实验时,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检查操作步骤都正确,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某同学上午10时剪取洋葱根尖,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远少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最可能的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加有2 mL豆浆的试管中滴入足量的胰蛋白酶,适宜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再滴加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紫色,分析可能的原因是①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利用小麦根尖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在没有染色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圆形结构,称为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完成实验思路。
材料和用具: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培养液、0.lmg/L氯苯溶液、染色液、生理盐水、显微镜、细胞培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等。(染色和制作装片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①根据题意该实验至少应配制 个具有浓度梯度的氯苯溶液,分别取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另取一个培养瓶处理为 ,作为对照,并分别编号。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 和人的成纤维细胞悬浮液,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染色后分别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并统计出微核率。
(2)检测微核时可用 溶液作染色剂。
(3)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4)实验结论:随氯苯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微核率逐渐增大。
某同学进行探究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下面是利用对照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鉴定。
第一步:取3支洁净的相同的试管,分别标号1、2、3;其中3号试管为实验研究试管。
第二步: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相应实验液体。
1号:加2mL正常尿液;
2号;加2mL葡萄糖溶液;
3号:加_______,
第三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2mL。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并将这3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2 min左右。
第四步: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⑴1号试管现象:__ ;
⑵2号试管现象:____ _;
⑶3号试管若_ 现象,说明不含葡萄糖;若 现象,说明在鉴定黄豆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的量只有3-4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 用GA(赤霉素) 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半粒种子中淀粉对显色影响忽略不计)。为验证这一结论,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
GA溶液 |
缓冲液 |
水 |
半粒种子10个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
步骤1 |
步骤2 |
|||||||
1 |
0 |
1 |
1 |
带胚 |
25 ℃保温24 h后去除种子, 在各试管 中分别加入1 mL淀粉液 |
25 ℃保温10 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碘液, 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 |
|
2 |
0 |
1 |
1 |
去胚 |
++++ |
|
||
3 |
0.2 |
1 |
0.8 |
去胚 |
++ |
|
||
4 |
0.4 |
1 |
0.6 |
去胚 |
+ |
|
||
5 |
0.4 |
1 |
0.6 |
不加种子 |
++++ |
|
注: 实验结果中“+” 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 该二糖是 。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 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 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 说明 。
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往往进行着旺盛的细胞呼吸,但随着氧气含量的变化,其细胞呼吸类型会发生变化。请你依据下面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探究密封容器中已萌发种子的细胞呼吸类型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和分析。实验材料和用具:已萌发成功的蚕豆种子若干,如右图密封实验装置(玻璃管带刻度)两套,清水,NaOH,烧杯等提示:装置内气压的变化可根据有色液滴的移动判断,O2和CO2在清水中的溶解度忽略不计,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实验步骤:
(1)将已萌发成功的蚕豆种子分成等量两份,分别放入上述两套实验装置中,并编号为1
号、2号。
(2)将盛有2ml的 和2ml的 溶液的两只小烧杯分别放入1号和2号装置内
(3)将上述两套实验装置进行密封,放入适宜且相同温度等条件的恒温箱中,观察两套密封装置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
最可能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1)开始时, ;
(2)随后,1号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2号装置有色液滴继续向右移动,说明这一时段种子既进行了有氧呼吸,又进行了无氧呼吸。
(3)最后, 分析2号装置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植物细胞膜上的H+-ATP酶能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该能量用于H+的跨膜转运。科技人员进行了不同浓度K+、Mg2+条件下绿豆植物细胞膜上H+-ATP酶的活性研究。
(1)实验材料和药品(略) (2)细胞膜的提取(略)
(3)H+-ATP酶的活性测定(温度、酸碱度等反应条件适宜)。(略)
(4)实验结果:
Mg2+ (mmol·L-1) H+-ATP酶活性 (μmol pi·mg-1protein·min-1) K+(mmol·L-1) |
A |
1.5 |
3 |
4.5 |
0 |
0.444 |
0.694 |
0.778 |
0.776 |
25 |
0.550 |
0.733 |
0.789 |
0.783 |
50 |
0.483 |
0.756 |
0.850 |
0.853 |
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5)H+-ATP酶的化学本质是 。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_ 。
(7)表中A的数值是 。
(8)实验中各组加入不同浓度K+溶液的体积应 ,原因是 ___________。
(9)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绘制柱形图,表示仅在不同浓度Mg2+条件下,细胞膜上H+-ATP酶的活性。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 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组 别 步骤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oC) |
20 |
30 |
40 |
50 |
20 |
30 |
40 |
50 |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分钟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 |
酶A |
酶A |
酶A |
酶A |
酶B |
酶B |
酶B |
酶B |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 |
实验结果: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出2种)。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A在20 oC条件时活性较高 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 oC条件时活性较高 D.大于50 oC条件时,酶A部分失活
(3)此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 ,原因是 。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 。
斐林试剂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某同学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产生了一些疑问,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的探究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试图通过上述实验解决什么问题? 。
(2)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 ;B. ;C. 。
(3)上述试管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号试管。
(4)要使上述试管中的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还必须做 处理。
(5)若将苹果汁换成蔗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做上述探究实验,结果是溶液颜色呈现 。
(16分)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
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溶液 |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
B |
人口腔上皮细胞 |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 |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C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解离液、0.3 g/mL蔗糖溶液、清水 |
质壁分离及复原 |
D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
E |
菠菜叶 |
丙酮、层析液 |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
(1)A组实验中脂肪颗粒被染成_________;B组实验细胞核被染成_____色,细胞质被染成____色。
(2)C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做D组实验时,应选择图甲________(填编号)处细胞为材料。某同学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乙图所示图像,此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多选)
A.视野选择不合适 B.取材时间不合适
C.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D.解离时间不合适
(4)E组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最可能的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人们对果蝇的遗传及变异做了较充分的研究。人们研究发现,Y染色体含有几十个基因,如果果蝇的刚毛、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______定律。让刚毛果蝇与截毛果蝇杂交,后代中,雌果蝇全为刚毛,雄果蝇全为截毛,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 (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这一杂交过程。
(每空1分,共10分)洋葱在欧美被誉为“蔬菜皇后”,其肥大的鳞茎中含糖类8.5%,每100克含维生素A 5毫克、维生素C 9.3毫克、钙(Ca)45毫克、磷(P)50毫克、铁(Fe)8毫克,以及18种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那么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有的糖类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研究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
(2)实验原理:淀粉_______可用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可用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略)。
(4)实验步骤(请写出具体步骤):
Ⅰ.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1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 mL注入试管;
②; ;
③观察颜色变化。
Ⅱ.鉴定淀粉:
1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 mL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5)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现象 |
结论 |
若步骤Ⅰ现象为_______________,步骤Ⅱ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既有还原糖又有淀粉 |
若步骤Ⅰ现象为_______________,步骤Ⅱ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只有还原糖而没有淀粉 |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糖类没有还原糖只有淀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