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在水深100m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只有分解者
B.近海水域水深10m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C.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m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
D.在水深20m以上的水域中,近海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比远洋水域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多,主要是因为近海水体中矿质元素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A.生态缸中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某食物网中有一种大型杂食性的海洋鱼类,它的食物有1/2来自海洋植物,1/4来自草食性鱼类,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包括四条食物链
B.这条大型杂食性鱼与小型肉食性鱼不存在竞争关系
C.经测定此食物网的四种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海洋植物
D.从理论上计算,大型杂食性鱼每增加1千克体重最多需要海洋植物280千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拧条、沙柳、毛条、花棒等沙漠植物现已覆盖北京郊区永定河滩地、潮白河滩地等4大荒滩,使这些地区不再成为京城沙源地。该则信息说明生物具有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科研使用价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搞的桑基鱼塘是将部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提高并加宽塘基,在塘基上种桑,用来养蚕。这样可以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这是哪一方面的典型例子

A.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
B.根据人类需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C.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对池塘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体中有机养料含量太高,造成富营养化
B.会造成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等大量死亡
C.主要是蓝藻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
D.其起因及后果与海洋中的“赤潮”现象极为相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水流人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控制废水流人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极度濒危的物种,比如中华鲟,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

A.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建立繁育中心
C.控制污染源,减少水污染 D.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稻田中农民要拔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肉食性“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方 D.增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以上实验表明该河流有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里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半年,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因为移动了位置,里面的生物就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   )

A.恒温培养箱里 B.窗台上 C.药品橱柜里 D.冰箱冷藏室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相关的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B.“秸秆的多级利用”提高了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秸秆的多级利用”能有效提高肥效,促进作物增产
D.“秸秆的多级利用”中的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