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图为某海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曲线,虚线表示近海水域,实线表示远洋水域。
(1)远洋海域水深35米开始,随着水深增加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却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2)远洋水域100m以下,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主要由 组成。
(3)假设该生态系统固定总太阳能数值为a,全部消费者获得能量数值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能量数值为c,则a (<、>或=)b+c。
(4)经统计该生态系统同季节单位体积内浅海水域比远洋水域生物丰富度要高,据图分析是因为 ,该差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特征。
如图甲为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是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甲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发生的过程有 。
(2)草原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都会因 消耗大部分能量,还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并且都有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 的。
(3)乙图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 ,从而大大提高了 。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改变了群落演替的 。
某同学在测定一个生物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
①选取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公里、宽1公里的长方形地块;
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中央划一个样方;
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
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
样方 |
第一样方 |
第二样方 |
第三样方 |
个体数 |
3 |
5 |
4 |
请回答:
(1)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
(2)该调查结果是否可靠?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调查甲、乙两块稻田中所捕获麻雀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甲稻田的麻雀种群属于________型;乙稻田的麻雀种群属于________型。可以预测,________稻田麻雀所带来的危害将会加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下图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 A→B 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______株/100 m2年以“+” 代表增强, 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 B→C 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用图乙哪项曲线可以表示__________。
(2)分布型是指种群中各体的空间配置格局。由于红枫植株间争压树冠空间和根部空间所进行的竞争,往往出现 分布。森林生态系统中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但生态位重叠本身并不一定伴随竞争,只有当 时才会发生竞争。
(3 )由于一场大火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蔚然成林,这一过程称为 。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 。
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54-1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 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图可知,从2008~2012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 型增长。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发现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肥力及土壤含水量均不同,结果如图。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土壤含水量 (低于/等于/高于)河滩地,土壤肥力 (低于/等于/高于)河滩地,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对河滩地进一步研究,获得如图54-3所示规律。根据图54-3分析,在干旱的气候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量的变化趋势 (增多/减少)。
如图是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图中 曲线增长的,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 和 都是有限的,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结果按 曲线增长。
(2)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表示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 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 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
(4)在研究种群数量时,需要调查种群密度。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是______;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等。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称为______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性。
(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称为______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
有研究者对某地区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 法。在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 m×2 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2)以上数据表明,豚草在2005~2009年间其种群数量呈 型曲线增长。
(3)调查结果表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可以抑制龙癸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这一假设。写出第四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 。
第五步: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以下是某调查小组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取样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
②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m。
(2)调查小组对该生态系统的几种植物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
年份 植物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A |
10.0 |
9.2 |
8.0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和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传统种植常用农药杀虫,现在利用 的方法也可控制果园害虫的种群密度,如用性外激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直接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请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解释除害虫目的 。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2009年长尾小蜂种群的 属于增长型。
(3)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一年生草本植物较少,其原因是 。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罗非鱼食性广而杂,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其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固定的能量。珠江中,罗非鱼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鱼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_。
(16分)下表是一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表中的A、B、C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图是该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据表分析回答:
①能量流动是从A、B、C中哪个成分开始的?为什么? 。
②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这个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
(2)据图分析回答:
①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 。
②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的过程是 。该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
③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 增长。
④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 (写出二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决定。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 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0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0 |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x lmm x 0.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