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一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二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气化温度为420℃。镉化物大量进入大鼠体内,会损伤其睾丸,同时导致肝细胞染色体异常。请回答。
(1)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 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2)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细胞膜上 。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适宜选择的植物是 ,理由有 。
(3)重度镉污染地区,大鼠种群出生率下降,长期来看其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将变为 。为判断大鼠肝脏组织细胞是否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应选择处于 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下图1是某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I、II、III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过程。
(2)图1中未标记出II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 百万千焦。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做怎样的改 。
(3)购买了一批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但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先进行 。
(4)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 。
(5)发展生态农业所体现的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 。
(6)农田被弃耕一段时间后演替为灌木林,其演替类型属于 。
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
(1)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______。
(2)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______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______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______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______呈增加趋势。
(3 )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比较说明,牲畜喜食______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______关系发生改变。
(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 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______结构。
(5)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下表中的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
(注: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取的能量;
i表示生物类群。)
⑴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摄取的能量)/(第n—1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
⑵一年内, Bi能量的去向途径有
⑶你认为采取 措施,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对人类最有益。
Ⅱ、某兴趣小组深入到一块弃耕农田进行调查,发现连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等,多数是叫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1)该弃耕农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 __ __。
(2)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
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____。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所以我们可采用下图的装置来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但图中这一装置还不够完善,请你帮忙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
采集到小动物后,我们要对其丰富度进行统计,通常的统计方法有
① ___ _② ____
为有效防止海洋生物附着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生长,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料,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该污染物通过 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3)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
(4)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J/hm2·a)
营养级 |
同化量 |
未被利用量 |
分解者分解量 |
呼吸释放量 |
A |
2.48×1011 |
2.00×109 |
1.20×1010 |
3.60×1010 |
B |
2.40×l07 |
6.00×lO5 |
4.00×105 |
2.30×107 |
C |
7.50×108 |
2.40×107 |
6.00×106 |
7.16×l08 |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Ⅰ.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
Ⅲ.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 ,
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____。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交错分布,薇甘菊覆盖度在10%~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类群,其覆盖度大于80%。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
|
线虫 |
蜱螨目 |
弹尾目 |
其他昆虫 或小动物 |
个体总数 |
类群数 |
薇甘菊入侵区 |
1 890 |
226 |
123 |
48 |
2 287 |
15 |
群落交错区 |
1 198 |
132 |
99 |
114 |
1 543 |
15 |
本土植物区 |
1 084 |
120 |
143 |
49 |
1 376 |
14 |
数量总计 |
4 172 |
478 |
365 |
211 |
5 206 |
44 |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_____。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__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个体数量变化影响较大。对土壤中线虫等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釆用______的方法,进行釆集、调查。
(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________, 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____________。
(3)薇甘菊与本土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等的一系列变化称______。
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被利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主要是 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1中的 (填数学序号)。
(3)图2中A表示 的能量。B比A 的能量少,原因是 。
(4)从图2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5)狼是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生物种类,现将它引入其中。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上用曲线表示狼的数量最可能的变化情况(纵坐标上的点表示狼的起始数量)。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演替。
(2)为调查常绿阔叶林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做到___________取样。
(3)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4)该地经过恢复,既增大了绿化面积,又增加对大气中_________的固定,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
(填字母)。曲线Y中BC段种群的出生率 (“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C点处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
(2)在一定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如阳光、温度、水分等的限制,同时种群数量还受生物种间关系制约,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活习性接近,那么它们的关系通常是 。
(3)广西梧州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黑叶猴人工饲养繁殖基地和人工繁殖的黑叶猴种群。近年来,梧州黑叶猴人工繁殖中心繁殖的黑叶猴种群呈现老化趋势,老龄黑叶猴已占总数的73.7%。此外,该中心的雄性黑叶猴与雌性黑叶猴数量比例为1.5︰1,猴群遭遇性别失衡的尴尬。种群的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 而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
(4)调查家鼠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通常采取有效控制鼠害的措施主要有引入天敌,清除垃圾,硬化地板,严密储存食物等,以上措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 。
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_。
(2)据图(甲)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________(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________(填“A”、“B”或“C”)。
(3)图(乙)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的个体数量。
(4)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__。
(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_________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4月25日,有关部门从位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渔场捕捞的一批玉筋鱼中,首次检验出放射性铯,铯能在生物体内富集。该渔场中生活着玉筋鱼、卤虫、鹰爪糙对虾、黑鮶、金藻等生物,玉筋鱼捕食以金藻为食的卤虫,黑鮶捕食玉筋鱼和鹰爪糙对虾,鹰爪糙对虾捕食卤虫。请分析回答:
(1)该渔场中鹰爪糙对虾的集合体称为 。
(2)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玉筋鱼处于第 营养级。经较长时间后,体内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3)金藻固定的太阳能中,部分用于 ,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还有部分未利用。
(4)请你预测含铯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排入海洋后,对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的海洋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 (列举一项)。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式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不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_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4)若往该岛屿引入一种新的物种,该物种能较好的适应岛屿的环境条件,则短时间内,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曲线增长,最终由于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物种的数量将达到 ________,并一段时间内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其数量呈___________型增长。
(2)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______________加剧,以及捕食该种群的_________增多,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下降,____________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3)EF段表示稳定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___________,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_,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______________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