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回答有关问题:
(1)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 结构的体现。
(2)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 (会、不会)变化。
(3)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实用意义的 (直接、间接、潜在)价值,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4)近年来,该岛周边海域已有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海水净化能力的限度,使其 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 ,有毒物质增加等。
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传统种植常用农药杀虫,现在利用 的方法也可控制果园害虫的种群密度,如用性外激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直接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请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解释除害虫目的 。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2009年长尾小蜂种群的 属于增长型。
(3)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一年生草本植物较少,其原因是 。
(16分)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试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月一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 -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下图:
(1)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____________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
(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 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 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只/hm2。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__________。
(3)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EP-1含有雌性激素,可反馈作用_____________(器官),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4)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_____、出生率总体水平____。
(5)长爪沙鼠喜居于干旱沙质土壤地区,常见于荒漠草原,其体内 激素水平一般较高,这是 的结果。
回答有关实验的相关问题
Ⅰ.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0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0 |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x lmm x 0.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Ⅱ.根据教材中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此实验中用的是___________。这种方法一般用于__________的群落。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7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上图所示。
据图回答:
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3)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
如图为某同学根据相关知识点构建的知识模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裸岩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 (填“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 (填“增强”或“减弱”).
(2)若B表示食草动物,则A属于 营养级.若C增加1kg,则至少需要消耗A kg.
(3)若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02库,则完成B→C过程的生理作用是 .
(4)若A表示日照,B表示盛开的梨花,C表示被花香吸引的昆虫,则在A→B、B→C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依次是 、 .
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
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 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 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 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Ⅲ.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
下图中图1表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_,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
(2)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__________期。
(3)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
(4)次生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的能力。
(5)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__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
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K1或者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会变小。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为研究植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某研究机构根据某种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对弃耕地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图2),请回答.
(1)调查说明,弃耕地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数目即物种 会随外来物种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从而改变群落演替的 .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受到轻度 (干扰/破坏)的情况下,其物种数波动较小.
(2)某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使昆虫和动物拒食,其信息传递方式为 该入侵物种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 关系.
(3)从营养结构来看,次级消费者属于第 营养级,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 .
微囊藻和颤藻是江苏某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藻类,其中一种在4月中旬至7月初是优势种,另一种在8月至10月初是优势种。为揭示湖泊中两种藻类的演替规律, 科研人员研究了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 ;曲线③表明,在0~10天内,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中旬至7月初、8月至10月初的优势种分别是 、 。
(3)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①计数前,可以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这是为了 。
②某温度下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右图,则该培养温度是 。
(4)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 。
下图表示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营养结构,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调查该池塘中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2)图中乌鱼和花鲢的种间关系是 ,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白鲢总质量的变化趋势是 (上升或下降)。
(3)若图中绿藻固定的总能量为7.2×108KJ,水蚤和白鲢的同化的总能量是1.4×107KJ,则人最多获得能量 KJ。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按如下左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并使用如下图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排气口的胶管设计成长而弯曲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的最初阶段,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3)在上图所示的计数室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方格组成,如果一个小方格内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________________个。
(4)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