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I . 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炎热环境中人体汗液分泌增多的生理作用是______,这对于机体维持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 图中B所示部位的结构名称是______;温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______的形式经过A、B、C传给汗腺并引起其分泌汗液,在此过程中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人处于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再经A→B→C→汗腺,这时汗腺分泌的汗液量会______,同时B某部位的细胞分泌的______激素通过______运输至垂体,致使垂体分泌______,最终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以增加机体的产热量,而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始终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原因是机体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II. (9分)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到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 下表为薇甘菊人侵后,以其人侵点为圆心向外扩展,形成的三类样区。表格所示的为这三类样 区的分布情况及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 统计结果。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_____。薇甘菊人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影响不大,而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影响较大。
(2) 薇甘菊与本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在上述调查年份中,入侵区薇甘菊的数量增长呈现______。入侵区薇甘菊的覆盖度大于90%,人侵的结果是使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______,致使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从本土植物区变成薇甘菊入侵区说明群落发生了______。
(3)薇甘菊与我们常见的菊花虽然同属菊科,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薇甘菊与菊花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甲表示某岛屿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兔进入该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    。昆虫与鼠之间属于       关系。
(2)鸟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        同化的能量。若鼬通过捕食鼠和捕食鸟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鼬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草          kg。
(3)图乙中,若在a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该岛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          只。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野兔被鼬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         (偏高、偏低、不变)。
(4)如果下图表示图甲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则a代表的具体生物种类是           

(5)鼬能够根据鼠、鸟留下的气味而捕食它们,同样,鼠和鸟也能依据鼬的 气味躲避鼬的猎捕,从而维持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稳定。这个实例说明了信息传递能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 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 和图2 分析,3 种藻类中pH 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__;在pH 为8.0 时,3 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 __________。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 __________个/ mL。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草原生态系统是由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是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下表是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各营养级的不同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kJ/(m2 .年)〕。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固定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16.74
4.54
12.2.

70
15.8
54.2

930
229
701

69.5
20
49.5

1.674
0.4
1.274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上表种群的            ;碳在各间是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的。
(2)在甲、乙、丙、丁、戊所构成的营养结构中,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若要调查乙(野兔)的种群密度,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是        
(3)由于某种原因使物种丁灭绝了,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发生改变,则最终戊的数量会               ,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变化示意图。图中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一为测得的某种植物的某样方分布(单位:株/m2)情况,图二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图解,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          株/m2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 (填字母)。从食物链的角度看,图二中包括了             个营养级。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处在           (以图中字母回答)环节。
(3)研究者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二中的最高营养级。假设F摄入的能量为a,其中存在于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呼吸散失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若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则流入黑脸琵鹭的能量最多为                       。若研究者要调查黑脸琵鹭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4)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被捕食者也依据捕食者气味躲避捕猎,这属于信息种类中的        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荧光素酶是自然界中能够产生生物荧光的酶的统称。在有氧气和 ATP 的条件下,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荧光。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荧光素甲溶液,荧光素乙溶液,荧光素酶 A 溶液,荧光素酶 B 溶液,ATP溶液。
(1)现欲探究不同的荧光素酶是否都能催化不同的荧光素氧化。请完善 实验思路。
实验步骤:
① 取 4 支试管,编号 1、2、3、4;
② 1、2 号试管加入适量荧光素甲溶液,3、4 号试管加入等量荧光素乙溶液;
      号试管加入适量荧光素酶 A 溶液,     号试管加入等量荧光素酶 B 溶液;
                                                                     
⑤ 在暗处观察各试管是否发出荧光。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实验结果为                              ,支持“不同的荧光素酶都能催化不同的荧光素氧化”。否则,不支持“不同的荧光素酶都能催化不同的荧光素氧化”。

(2)在有一定量的某种荧光素-荧光素酶混合液的测试管中,加入适量不同浓度的 ATP 溶液,然后把测试管放入荧光光度仪测荧光素发出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上述方法可 用来测量各种细胞内的ATP含量,衰老细胞的荧光强度应比同类正常细胞           (填“大”或“小”)。在测定细胞内 ATP 含量时需制备细胞匀浆,由曲线可知,必须注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潮间带,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还是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及鸟类栖息繁殖的场所。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下图。请作答。

⑴由上表结果可知,该实验的名称是 ;可得出的结论是:一: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二: 
⑵薇甘菊与红树之间的关系是 。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
⑶据右图分析,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途径⑤是指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⑷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植食动物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植食动物有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_。
(6)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演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利用某群落中的大、小两种鬣蜥进行实验。实验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

 
实验设置
结 果
干旱
A组:不做处理
 
B组:将大鬣蜥 移走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A组明显增加
C组:将小鬣蜥移走
大鬣蜥的存活率比A组略有增加
湿润
D组:不做处理
 
E组:将大鬣蜥移走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D组差别不大
F组:将小鬣蜥移走
大鬣蜥的存活 率比D组差别不大

(1)从干旱年份A组、B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推测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              ;再将C组与A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       关系。
(2)从湿润年份D组 、E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出现E组结果的原因是                          。根据气候条件分析,A、D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    组;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强的是   组,原因是                                 
(3)从实验过程来看,同一个种群的K值                    (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4)除了上述实验外,人类可以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建立人工群落,对群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说明人类活动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 A→B 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______株/100 m2年以“+” 代表增强, 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 B→C 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用图乙哪项曲线可以表示__________。
(2)分布型是指种群中各体的空间配置格局。由于红枫植株间争压树冠空间和根部空间所进行的竞争,往往出现          分布。森林生态系统中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但生态位重叠本身并不一定伴随竞争,只有当                    时才会发生竞争。
(3 )由于一场大火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蔚然成林,这一过程称为         。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树木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

⑴.上述群落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的分别是

A.北部、西部 B.西部、东部 C.西部、北部 D.东部、西部

⑵.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须具有科学性,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等和           等原则。若调查图所示群落地区物种数,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       m2

⑶.研究者对东部群落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主要是      引起的,检测其最简便的方法是      ;树木A于树木F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

⑷.上述四个地区生物多样性说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小组利用样方法对校园中三个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示:

1.图2为群落1中物种数量与样方面积之间的关系,则正确的取样面积应为           
2.A、B、C、D之间的形态差异属于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请比较三个个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低(大小),并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农村在池塘养鱼的同时,在水上种植空心菜、茭白、水芹等蔬菜,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池塘养鱼所用的饲料,鱼食用后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排泄到水中后主要被A       (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解;若A过量繁殖,则A会过量消耗水中的     ,不利于鱼的生长。
(3)蚜虫是危害蔬菜的害虫。为了防止蔬菜的减产,养殖者向鱼塘中施放了一定的七星瓢虫,对蚜虫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调查蚜虫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据图分析,蚜虫的种群密度下降最为明显的时间段是          ;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导致8-9月份蚜虫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一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二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气化温度为420℃。镉化物大量进入大鼠体内,会损伤其睾丸,同时导致肝细胞染色体异常。请回答。
(1)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         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2)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细胞膜上            。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适宜选择的植物是        ,理由有                         
(3)重度镉污染地区,大鼠种群出生率下降,长期来看其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将变为       。为判断大鼠肝脏组织细胞是否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应选择处于     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1是某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I、II、III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过程。
(2)图1中未标记出II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          百万千焦。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做怎样的改                     
(3)购买了一批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但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先进行                     
(4)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                     
(5)发展生态农业所体现的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                           
(6)农田被弃耕一段时间后演替为灌木林,其演替类型属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