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
C.d<b时,M与N竞争激烈 |
D.M、N将呈现“J”型增长 |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步骤是( )
①提出合理假设 ②观察研究对象
③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检验和修正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③④① |
人们通过减少食物来源、饲养家猫、地面硬化等手段对家鼠进行控制,这些手段能够控制鼠害的原理是
A.减少生物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增加天敌可以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
B.环境中鼠的容纳量完全是由食物来源量所决定的 |
C.老鼠种群内部存在“计划生育”现象,自动控制种群数量 |
D.一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固定不变的 |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
I |
Ⅱ |
Ⅲ |
Ⅳ |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招潮蟹类 |
厚蟹类 |
沙蚕类 |
泥螺类 |
蛤类 |
||||||
物种 数 |
个体 总数 |
物种 数 |
个体 总数 |
物种 数 |
个体 总数 |
物种 数 |
,个体 总数 |
物种 数 |
个体 总数 |
|
裸露泥滩 |
5 |
18 |
1 |
14 |
2 |
12 |
1 |
10 |
2 |
14 |
米草群落 |
3 |
12 |
2 |
9 |
0 |
0 |
1 |
10 |
0 |
0 |
A. |
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
B. |
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
C. |
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
D. |
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
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下图是Tilman等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图中实线表示种群密度,虚线表示硅酸盐含量。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培养的情况。则针杆藻和星杆藻之间的关系是 ( )
A.竞争 | B.捕食 | C.种内互助 | D.共生 |
小麦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小麦田中某种害虫卵的密度 |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就考虑小麦田的范围和界限 |
C.弃耕后的小麦田中进行的演替速度慢,时间长 |
D.人们进行除草,治虫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
A.增长率大于零 |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 D.种群密度最大 |
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现围绕此曲线,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 |
B.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
C.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 |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
D.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
图是某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
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
C.到3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
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以甲为食、丙以乙为食 |
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
C.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
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变化 |
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 |
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
C.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 |
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
B.动物在群落中有分层现象 |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分布有差异 |
D.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