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取表层土进行采集、调查 |
C.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 |
D.调查跳蝻(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
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
B.甲可表示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不可能发生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现象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
B.某一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发生变化 |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优势物种内无种内斗争,劣势物种内种内斗争明显 |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
B.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
D.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
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
B.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
C.从B点到D点,种内斗争加剧 |
D.D点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
B.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D.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 |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的概率 |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 |
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 |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
C.d<b时,M与N竞争激烈 |
D.M、N将呈现“J”型增长 |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步骤是( )
①提出合理假设 ②观察研究对象
③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检验和修正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③④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