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示意一个植物群落,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的树种,每个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现对该植物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随机取样、样方具有代表性、样本容量大是调查结果可靠的基本保证 |
B.树木A与B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主要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 |
C.树木D与G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
D.若,则D=0.32,说明均匀度优,群落无分层现象 |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经过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这一演替过程中( )
A.群落的优势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
B.群落中营养级的数目将逐渐增加 |
C.人为因素是引起群落内部变化的根本原因 |
D.各种信息沿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进行传递 |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下列有关对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K值一旦确定,就不会再改变 |
B.5.12大地震使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将减小 |
C.在“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中都存在K值 |
D.当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将保持在K值不变 |
羊草是草原上最常见的牧草之一。为了调查草原上某区域内羊草的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样方法 | B.标志重捕法 | C.目测估算法 | D.记名计算法 |
下列群落演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使物种多样性增加 | B.群落演替提高了植被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
C.群落演替越到高级阶段越困难 | D.群落演替使群落稳定性提高 |
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种群的K值为a |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卵的密度 |
C.山毛榉种群和它所在的群落一样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
D.理想状态下,种群呈J型增长 |
研究人员调查南方一个稻田群落,发现近30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下列对该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稻田群落近30年来的变化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 |
B.稻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将呈“J”型曲线增长 |
C.信息传递在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中不发挥作用 |
D.近30年来稻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有所降低 |
对下图中I、II、Ⅲ、Ⅳ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I显现出该植物细胞正处于光合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状态 |
B.图II虚线表示酶促反应中提高温度后的变化曲线 |
C.图Ⅲ表明种群在自然状态下增长率无法超出x曲线的增长率 |
D.图IV曲线表明肝脏中肝糖原在c点时合成速率最小 |
某生物学家对一片森林中的林旅鼠和猫头鹰进行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研究,以便找出控制这些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研究期间,由于林旅鼠患有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而使种群数量下降。在正常情况下,森林中的猫头鹰是以林旅鼠为食,但当林旅鼠数量下降的时候,成年猫头鹰的数量(大约20只)仍能保持不变,新孵出的猫头鹰数量却大大下降。食物供应量的短缺导致了新生猫头鹰数量的减少,但没有减少成年猫头鹰的数量。对此,有人做出了如下解释,你认为正确的可能有
①蛋的孵化率下降 ②成年猫头鹰捕食能力比新生猫头鹰强
③营养不足使雌猫头鹰产蛋量减少 ④营养不良的新生猫头鹰更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
A.只有①③ | B.只有②④ | C.只有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有告警作用的化学物质,从而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为( )
A.种间互助 | B.种内互助 | C.共生 | D.竞争 |
几十年以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入到北美,由于这种百灵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一种草地百灵鸟很相似,一段时间后,草地百灵鸟在当地绝迹,这一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种内斗争 | B.竞争 | C.捕食 | D.人工选择 |
白蚁以木头为食,但它自身不能消化木纤维,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为果糖,果糖既供白蚁利用,又是鞭毛虫的食物,白蚁和它肠内鞭毛虫的关系是( )
A.互利共生 | B.寄生 | C.竞争 | D.捕食 |
在某水体中,如果除了鲈鱼以外没有其它鱼类,那么鲈鱼的成鱼就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蝌蚪能从肠道中排出有毒物质,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中,该物质多了就会使本种的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上述两种现象分别属于( )
A.捕食、种内斗争 | B.捕食、竞争 | C.种内斗争、竞争 | D.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
下列4个图都表示生物之间的关系,请问图(1)、(2)、(3)、(4)依次表示( )
A.捕食、共生、竞争、寄生 | B.捕食、竞争、共生、寄生 |
C.竞争、捕食、共生、寄生 | D.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