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甲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甲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同化能量 |
1.1×108 |
2.0×107 |
1.4×109 |
9.0×107 |
3.4×106 |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甲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_____营养级,若乙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会____。
(3)图1 中②的能量值是______,⑦的能量值一般指_________________。
(4)图2 中a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___。
(5)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
B.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
C.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 |
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
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蓝藻能使水体呈现绿色,表明蓝藻是一种多细胞生物 |
B.蓝藻含光合作用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
C.蓝藻是原核生物中唯一一种自养型生物 |
D.一池塘内所有蓝藻构成了一个种群 |
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00只/hm2 |
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 |
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甲曲线分析,可以判断经过一昼夜,玻璃罩内的植物有机物的量减少 |
B.假设图乙中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
C.图丙是用目镜10×、物镜10×组合下看到的细胞图像,若将物镜换为40×后再观察,视野中可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 |
D.据图丁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 |
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
B.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
C.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
D.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
A |
B |
C |
D |
|
装置容器内 的溶液 |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
10 |
1O |
5 |
5 |
无菌水/mL |
— |
— |
5 |
5 |
|
活化酵母菌液/mL |
0.1 |
0.1 |
0.1 |
0.1 |
|
温度(℃) |
5 |
25 |
5 |
25 |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d,在不同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
(2)本实验的具体课题名称是 。
(3)某同学第5d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台盼蓝是一种大分子染料)。
②先将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 ,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统计 (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4)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一个大方格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 个。
绿色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 法,选取样本的关键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
样方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样方面积(m2) |
1 |
1 |
1 |
1 |
1 |
1 |
田螺数量(只) |
16 |
19 |
16 |
20 |
16 |
15 |
(2)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小型蛙引入稻田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型;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
(3)水稻收获后,耕翻后的稻田中播种了冬小麦,11月下旬又是一片绿油油的,这属于 演替。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成衰退型 |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
如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K值时最适宜捕捞,并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
如下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
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
C.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
D.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
下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图2是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种群数量变化呈现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种群的能量将会_____________,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4)图2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2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