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将体温设定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正常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温度回到调定点水平。其调控过程如图甲所示,但也可因生理活动或病理反应发生一定的改变。如细菌感染导发热,致热原可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38℃)。调定点上移后,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的水平(38℃)上达到平衡。其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l)图甲中体温中枢位于___________,产热装置主要是指__________,散热装置主要有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它们的活动受__________和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的影响。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2)当受到病菌感染时,身体产生内生性致热源,使体温调定点处于I过程中,这时身体会认为自己处在了体温____________(填“过高”或“过低”)的状态,于是就会打寒战(肌肉收缩产热)、面色苍白(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____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体温就会迅速的飙高。处于Ⅱ过程。
(3)当病人处于第Ⅲ阶段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___________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____________分泌量增多,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 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
作用,这体现了酶的 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
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
①胃泌素通过 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 。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
实验条件 |
4小时胃液分泌量 |
1 |
假饲 |
+ + + + + + + + + |
2 |
切除胃窦,再假饲 |
+ |
3 |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 (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 + + + + + + + + |
4 |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 + + + |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
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 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3的目的是 。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 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
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 (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调节生命活动。
(2)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②的形成与分泌,该化学物质是_____,激素②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
(3)结构甲、乙、丙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若激素①表示雄激素,其有促进蛋白质合成、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使体内贮存的脂肪减少等作用。个别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雄激素,对其性腺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
(5)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产热的调节过程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同时人体皮肤减少散热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请根据图1、图2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1中激素 (填编号)分泌量的增加,使细胞内呼吸作用增强,从而增加 ,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如果注射的激素B超 过一定水平,则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 模式。
(3)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 模式调节分泌量。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 (每空1分)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如图所示,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稳态的概念是 。
在2003年春天,有一位35岁的男性感染了SARS病原体,下表显示了该感染者两个星期内体温和体内相应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日期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体温(℃) |
37 |
37 |
36.8 |
36.8 |
36.5 |
37 |
37.5 |
38.5 |
39.5 |
39 |
37 |
37 |
36.9 |
37 |
抗体水 平变化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低 |
低 |
中 |
高 |
高 |
中 |
低 |
低 |
低 |
(1)据表推测该男子的正常体温约为 ,机体感染SARS病原体后的发热源于产热增多和散热不畅,调节机体产热的有 (填激素名称,至少两个),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 。
(2)部分感染SARS病毒的人能够自愈。人体首次对SARS病毒进行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的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细胞名称:
SARS病毒→吞噬细胞→ →B细胞→ →抗体
在病毒感染中,除了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外,还要通过_________免疫才能予以彻底消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位病人的家属由于过度担忧亲人的健康而在6小时内未曾进食,经检测,她的血糖浓度并未发生很大的变化,请分析这段时间内其体内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写出两点)
(4)一位医生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不幸感染了SARS,他用康复SARS病人的血清挽救了自己,这是因为其血清中有 。
(5)经研究结果表明,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此人感染了SARS病原体却能痊愈,他一定能免除再次感染吗? 。理由是 。
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会增多[ ] .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正常情况下,图中 中的CO2浓度最高.
(3)在对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制取相当于图中[ ] 液体,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 .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 .
血糖平衡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需要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协助,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甲的生理过程表示 ;含GLUT4的囊泡直接来自 (填细胞器).
(2)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通过促进囊泡的转运,使细胞膜上的 增加,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通过调节相关 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3)图示生理过程发生在肝脏细胞;有些I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从细胞结构看,最可能的原因是 等.
(4)正常人剧烈运动过程中,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含量 ,整个过程的协调是 调节的结果.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体液名称:
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___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___ 。
(2)以上②、③、④合称________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酸碱度和________。
雾霾主要成分之一是大气中的颗粒物质(PM)j其中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由于在空气中留存时间长,其表面吸附的有害物质多,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成为目前环境研究的重点。
(1) PM2.5刺激人体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反应。人体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外来异物保持气道清洁,
体现了该细胞的 免疫作用。另外,巨噬细胞还能通过传递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反
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功能。
(2) PM2.5含量过高时可能会使人出现发热症状;人体体温感觉中枢位于 ,当患者体温高于正常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___ _调节发送信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此时血浆的____升高,,患者应及时____ 。
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激素调节,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并感觉刺骨的寒意。寒意形成的神经中枢位于 。冰水刺激产生的兴奋传至下丘脑的 调节中枢后可引起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反射活动,在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选填“单向”或“双向”),在突触前膜的信号转变方式为 ;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同时下丘脑分泌 激素,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使机体产热增多。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4)Ⅱ型糖尿病患者是因其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它们使胰岛B细胞受损而患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Ⅱ型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 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选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表示的器官有 。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Ⅱ型糖尿病由胰岛 B 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 细胞的抗体和效应 T 细胞。 据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是由 决定的、针对胰岛 B细胞的一种 病;胰岛 B 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免疫导致的。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理调节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如下图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兴奋在A处传递的方向是 (填“双向”或“单向”)的,而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 将大量内流。
(2)若图中产生激素甲的靶腺为甲状腺,则下丘脑分泌的相应激素是 ,在此过程中内环境中对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3)若图中激素甲、乙、丙中有一种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最可能是 ,导致机体释放该激素的主要原因是____。
(4)与激素丙分泌有关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 组成的。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 a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图,a为物质,b、c、d为信息分子。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b为________,它通过与_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当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则a表示_________,分泌它的细胞是_________,此细胞可由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分化而来。
(3)餐后参与调节的信息分子c主要为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
(4)若d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其分泌受__________激素的调节,而d参与的激素分泌过程存在着分级调节和__________调节机制。
(5)较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的体温仍会维持相对稳定,这是_________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与炎热环境下相比,此时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应该是______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
NPY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含有36个氨基酸的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在体重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请分析并回答:
(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_________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分泌_________参与体液调节。NPY由下丘脑细胞分泌时必须经过_________加工、运输和包装。
(2)为研究NPY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研究者将同一类型的前脂肪细胞等分成5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如下物质: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第5组 |
不加任何药物 |
10—10mol/mLNPY |
10—9mol/mLNPY |
10—8mol/mLNPY |
1μg/mL胰岛素 |
注:胰岛素组是经典诱导组,作为实验的阳性对照
①实验所用的培养液中加入了牛血清和抗生素,后者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胰岛素可促进前脂肪细胞_________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囤积。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研究者分别测定了各组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见下图(吸光度值的大小用于反映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
④研究发现第3、4、5组细胞自培养的第7天起形态发生变化,第12天观测到成熟脂肪细胞,而第1、2组只有部分细胞在第12天出现形态变化。当细胞培养至第12天时,研究者利用_________技术测定了各组脂肪细胞中C蛋白和P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第4组细胞中这两种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第1组,并与第5组相当。进行此项结果测定的目的是研究前脂肪细胞分化程度是否与C蛋白基因、P蛋白基因的_________有关。
(3)已知下丘脑分泌的NPY与摄食中枢的受体结合可引发强的摄食反应。结合上述结果,可推测NPY对机体的体重增加具有_________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