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矮杆抗病小麦纯合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幼苗在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得到了高产矮杆抗病的植株,这些小麦的所有性状( )
A.不相同 | B.完全相同 | C.分离比为1:2:1 | D.分离比为1:1 |
5000多年前,墨西哥人将野生黍类培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不同于野生黍类的玉米物种一般要经过的基本环节包括 ( )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
B.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
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人工选择隔离 |
下图是某二倍体植株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基因型必为AaBB |
B.该植株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 |
C.该植株肯定不能产生Ab型的配子 |
D.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
镰刀状细胞贫血症在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血红蛋白β链上的一个氨基酸改变而发生的遗传病。DNA上发生这种突变时,总是同时在相距5000个碱基对的地方发生另一个突变。另一个突变消除了DNA上的一个内切酶位点。正常的DNA可被限制性内切酶HpaI切成含7000(或7600个)核苷酸的片段,而有突变的DNA却被切成含13000个核苷酸的片段。一对夫妇,生一个镰刀状贫血患儿,他们怀第二胎时,将羊水细胞的DNA做HpaI内切酶处理,内切后出现了13000个核苷酸的长片段,又有7000(或7600)个核苷酸的片段。据此可说明( )
A.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将来不会患病 |
B.胎儿携带一个致病基因,将来不会患病 |
C.胎儿携带一个致病基因,将来会患病 |
D.胎儿携带二个致病基因,将来会患病 |
有两组纯种小麦品种,一个是高杆抗锈病(DDTT),一个是矮杆不抗锈病(易感病)(ddtt)。现将这两品种进行下列三组实验:
假如以上三组实验都有矮杆抗锈病出现,分析以下问题:
(1)A组所示的育种方法称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B组所示的育种方法称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所示的育种方法称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B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C组获得矮抗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一般说来,这种情况不容易发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组F2中的矮抗类型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组获得的矮抗类型也不能直接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但通过___________处理,可以直接产生理想的矮抗品种,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
下图示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肌肉萎缩征的家系遗传情况。这种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何处基因发生突变
A.常染色体 | B.Y染色体 | C.X染色体 | D.线粒体 |
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A.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 |
B.用秋水仙素得到三倍体西瓜 |
C.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 |
D.用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种 |
比特尔等在1941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在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或分子是经过一系列代谢步骤合成 的,每一步都受特定的酶所催化。现假设已分离到某微生物的5种突变体(1-5),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G,但是该微生物在合成途径中,物质A、B、C、D、E都是必需的,只是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
|
加入的物质 |
||||||
A |
B |
C |
D |
E |
G |
||
突变体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注:+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
(1)上述A-G物质合成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物质是突变体3的生长因子。
(3)突变体2在_________两种物质之间合成被阻断,原因是_________。
右图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素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 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素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 变为c、d 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 |
B.诱变剂增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
C.d是最不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
D.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只能是基因突变 |
2005年3月,德国慕尼黑环境和卫生研究中心采用一种特殊的化学处理方法,从实验鼠的脱氧核糖核酸中获得了基因突变物质。这种变异基因会导致鼠的正常视力功能衰退,产生白内障。研究认为,同样的基因突变也会发生在人类身上。老鼠白内障基因的发现有助于了解人类白内障疾病的致病机理,研究用基因疗法治疗白内障的可行性。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白内障基因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生物的________是由基因控制的。
(2)某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一个碱基被替换,结果导致该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________。
A.发生改变 |
B.不发生改变 |
C.变得对自身不利 |
D.不一定发生改变 |
(3)若白内障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表现正常,但他有一个舅舅和叔叔都是白内障患者,则某人患白内障的概率为________,他为白内障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若该男子与表现正常但携带白内障基因的女子婚配,则生出白内障男孩的几率为________。
(4)基因治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丹红Ⅰ号”型色素是一种红色染料,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它的化学成分是一种叫萘的化合物。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是因为“苏丹红Ⅰ号”型色素最可能会
A.导致细胞内染色体发生变异 |
B.成为抗原物质,使肌体发生免疫反应 |
C.是一种化学致癌因子,使人体内的基因发生突变 |
D.使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引起代谢紊乱 |
基因重组发生在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
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
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 |
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 |
生活生产中,由于长期和大量使用药物,致使许多细菌、害虫、农作物等产生了抗药性,并使抗药性在群体中迅速蔓延。
(1)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和扩展首先是由于细胞质中的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
(2)有些杂草对除草剂也能产生抗药性,这是由于除草剂不能再与由叶绿体基因独立编码的一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蛋白质发生亲和,因而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该种抗药性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上运用化学杀虫剂杀虫,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除因产生抗药性外,生态学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4)能抗棉铃虫等的抗虫棉的生态效益显著。有人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不必防治害虫。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