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有机物A可视为是烃B分子中的所有氢原子被烃C分子中最简单的烃基取代而得到的。且已知:①A遇Br2的CCl4溶液不褪色,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②一定量的B完全燃烧,产物中n(CO2):n(H2O)=2:1,且26<M(B)<78。③烃C为饱和链烃,通常情况呈气态,其同分异构体不超过2种,其二溴代物有3种。试回答下列问题:
(1)烃B的最简式为______,分子式为______。
(2)烃C的名称为 。
(3)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Ⅱ.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是2.18克/厘米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分别装有浓硫酸和乙醇溶液,试管d中装有浓溴(表面覆盖少量水)。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请写出烧瓶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 。
(3)c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e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
Ⅰ.下图中A、B、C分别是三种有机物的结构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及其同系物的分子式中的碳原子数用n表示。当n=_______时,烷烃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B模型是有机物的________模型。
(2)结构简式为的有机物中,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共面。
(3)等质量的A、B、C三种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状况下)最大的是________(填分子式)。
Ⅱ.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氢原子的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1)下列物质中,其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只有一个的是________。
A.CH3COOH B.C(CH3)4 C.CH3COOCH3 D.CH3OH
(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图所示,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用核磁共振氢谱的方法来研究C2H6O的结构,简要说明根据核磁共振氢谱的结果来确定C2H6O分子结构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已知氮元素有许多化合价,其化合价有一3、0、+1、+2、+3、+4、+5
(1)下表是硝酸与某种金属M在某些条件下反应所得还原产物的关系:
金属锌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时,无气体产生,则此化学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参加反应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
(2)以氨作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含有02-)燃料电池,具有全固态结构、能量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另外氨气含氢量高,不含碳,易液化,方便运输和贮存,是很好的氢源载体。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氧化物作为电池工作的电解质,O2-移动方向为________(选填“由电极a向电极b”或“由电极b向电极a”)。
③该电池工作时,在接触面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3)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N2O5,写出在电解池中生成N2O5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
(1)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息息相关。
已知:① Fe2O3(s)+3C(s)=2Fe(s)+3CO(g) △H1="a" kJ/mol
②CO(g)+1/2 O2(g)=CO2(g) △H2="b" kJ/mol
③4Fe(s)+3O2(g)=2Fe2O3(s) △H3="c" kJ/mol
则C的燃烧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J.mol-1
(2)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 △H ="-92.4" kJ/mol,开始他们将N2和H2混合气体20mol (体积比1:1)充入5L合成塔中.反应前压强为P0,反应过程中压强用P表示,反应过程中P/P0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_____
A.压强保持不变
B.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NH3的生成速率是N2的生成速率的2倍
②2min时,以C(N2)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③若提高N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A.向体系中按体积比1:1再充入N2和H2
B.分离出NH3
C.升高温度
D.充入He气使压强增大
E.加入一定量的N2
(3)25°C时,BaCO3和BaSO4的溶度积常数分别是8×10-9和1×10-10,某含有BaCO3沉淀的悬浊液中c(CO32-)=0.2mol/L,如果加入等体积的Na2SO4溶液,若要产生 BaSO4沉淀,加入Na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是________mol /L。
将0.1mol的镁铝混合物溶于100ml 2mol/L的H2SO4中,然后滴加1mol/L的NaOH溶液,请回答: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当V1=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n(Mg)=_____mol,V2=______mL。
(2)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体积为________ml
(3)若混合物仍为0.1mol其中镁粉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为a,用100ml2mol/L的硫酸溶解此混合物后再加入450m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满足此条件a的取值范围是__ ___。
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变质,生成Na2CO3。
(1)某过氧化钠样品已经部分变质,请你选择一种溶液 ,证明过氧化钠已经变质。
(2)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ag样品,并设计用下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A. | B. | C. | D.(E)(F) |
上图中的E和F构成量气装置,用来测定O2的体积。
①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NaOH的作用是
③他们在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数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m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下列物质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
已知由E转化成C的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____,丙________。
(2)写出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获得E,可以用新配制的D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乙溶液反应制备。
(3)用相应晶体配制上述D溶液时你觉得还需加入 。
(4)写出Fe与H20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A(C4H6O2)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种吸收峰,其峰面积之比满足3:2:1,A可与NaHCO3反应放出CO2,则A的结构简式为
(2)已知B(C10H12O)的结构满足以下条件①含有苯环,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种吸收峰③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写出B的结构简式
(3)已知在柑橘、柠檬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且已知柠檬酸中只含C、H、O三种元素。
取柠檬酸19.2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生CO2和H2O分别为26.4 g和7.2 g,现对该物质进行质谱分析,可获得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可知柠檬酸分子中含有—COOH和—OH。请回答:
①通过计算,可获得柠檬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②再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发现有4个吸收峰,其峰面积之比为4∶2∶1∶1。综合以上信息,写出柠檬酸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柠檬酸与有机物C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20的酯类物质。写出C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室温下,下列五种溶液:
①0.1mol/L NH4Cl
②0.1mol/L CH3COONH4
③0.1mol/L NH4HSO4
④0.1mol/L NH3·H2O和0.1mol/L NH4Cl的混合液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比较溶液②、③中c(NH4+)的大小关系是② ③(填“>”“=”或“<”)。
(3)在溶液④中, 离子的浓度为0.1mol/L;NH3·H2O和 离子的浓度之和为0.2 mol/L。
(4)室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 CH3COO-与NH4+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c(CH3COO-) c(NH4+)(填“>”“=”或“<”)。
已知2A2(g) + B2(g) 2C(g)
H=" -a" kJ/mol(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2和1molB2,在500℃是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w mol/L,放出热量b kJ。
(1)a b(填“>”“=”或“<”)。
(2)若将反应温度升高到70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C的浓度 w mol/L(填“>”“=”或“<”),a,b,c之间满足何种关系: (用等式表示)。
(4)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状态的是 。
a.ν(C)=2ν(B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ν(逆)(A2)=ν(正)(B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气燃烧热值高。实验测得,在常温常压下,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则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方程式如下:N2(g)+3H2(g)2NH3(g);ΔH=-92.4 kJ/mol
①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t1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②温度为T ℃时,将2 a mol H2和a mol N2放入0.5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CO2 (g)+H2 (g)CO (g)+H2O (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 ℃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
(2)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 (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 (CO2)="c" (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 (CO2)·c (H2)="c" (CO)·c (H2O)。可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1)25℃时,pH=12.0的K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mol/L;pH=12.0的K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_______mol/L。
(2)常温下0.1mol·L-1 CH3COONa溶液PH=8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H3COONa溶液PH=8的原因:
②按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该溶液中各种微粒(水分子除外)
(3)FeCl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实验室在配制FeCl3的溶液时,常将FeCl 3固体先溶于 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抑制”)其水解,否则得到的是浑浊的溶液。
氮是一种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氮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1)下图是1 mol NO2和1 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N2(g)+ O2(g)=2 NO(g) △H=+180 kJ • mol-1
2NO(g)+2 CO(g)=N2(g) + 2 CO2(g) △H=-746 kJ • mol-1
则反应CO(g) +O2(g)=CO2(g)的 △H= kJ • mol-1。
(3)在一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 <0, 若第5分钟时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4)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1.0×103 kPa时,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 △H<0,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 |
298 |
398 |
498 |
平衡常数K |
51 |
K1 |
K2 |
① K1 K2(填写“>”、“=”或“<”)
②下列各项能说明上述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NH3的浓度保持不变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2N2 (g)+6H2O(l)4NH3 (g)+3O2 (g) ΔH= a kJ·mol-1
上述反应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T/K |
303 |
313 |
323 |
NH3生成量/(10-6 mol) |
4.8 |
5.9 |
6.0 |
(1)此合成反应的a 0 (填“>”、“<”或“=”)。
(2)用水稀释0.1 mol·L-1氨水(设稀释时溶液温度不变),则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下列的 (填序号):
A.c(NH3·H2O) B. C.c(H+)·c(OH-) D.
(3)工业用氨制取硝酸的氧化反应为:4NH3(g)+5O2(g) 4NO(g)+6H2O(g) ΔH<0,若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则下列关系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4)在1L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时间/浓度 |
c(NH3) (mol/L) |
c(O2 ) (mol/L) |
c(NO) (mol/L) |
起始 |
0.8000 |
1.600 |
0.000 |
第4 min |
0.3000 |
0.9750 |
0.5000 |
第6 min |
0.3000 |
0.9750 |
0.5000 |
第8 min |
0.7000 |
1.475 |
0.1000 |
反应在第6 min到8min时改变了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条件下,平衡向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