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的SO2杂质,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①NaOH溶液 ② NaHCO3溶液 ③Na2CO3溶液 ④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
⑤氨水 ⑥酸性KMnO4溶液
A.②⑥ | B.②③ | C.②④⑥ | D.②③⑥ |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符的是: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B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
溶液中有Na+,无K+ |
D |
向某溶液中先加KSCN无明显现象,再滴适量氯水,溶液变红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用焰色反应检验K+离子时的操作步骤有:①蘸取待测液,②置酒精灯火焰上灼烧,③透过蓝色钴玻璃,④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 B.④①②③ | C.④②①②③ | D.②①②③④ |
下列除杂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气体中的HCl: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 |
B.除去NaCl中少量的MgCl2:溶解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适量的盐酸,蒸发结晶 |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
D.除去Al2O3中的少量SiO2: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 |
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蒸馏烧瓶可直接加热 | B.在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粒沸石,防止暴沸 |
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 | D.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
除去被提纯物质中的杂质,方案不正确的是( )
编号 |
被提纯的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 |
除杂方法 |
A |
乙烯 |
SO2 |
NaOH溶液 |
洗气 |
B |
乙炔 |
H2S、PH3 |
CuSO4溶液 |
洗气 |
C |
溴苯 |
Br2 |
苯 |
分液 |
D |
苯 |
甲苯 |
KMnO4(酸化),NaOH溶液 |
分液 |
工业上利用NaOH溶液来吸收、分离并利用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和NaOH |
B.该方法涉及了化合、分解和复分解等反应类型 |
C.该方法通过化学变化,分离、提纯并利用CO2,可以减少碳的排放 |
D.“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分离方法 |
原理 |
A. |
分离溶于水的碘 |
用乙醇萃取 |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
B. |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
分液 |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
C. |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
重结晶 |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
D. |
除去纯碱中的碳酸氢铵 |
加热 |
热稳定性不同 |
为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NH4+、Cl-、Fe3+等四种离子,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已知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取样分别完成以下实验: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Na+ | B.SO42- | C.Ba2+ | D.NH4+ |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苦卤中通入Cl2,目的是为了提取溴 |
B.除去粗盐中的SO42-杂质,可以选择BaCl2等试剂 |
C.工业生产常选用Ca(OH)2作为沉淀剂 |
D.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原料一般是灼烧Mg (OH)2得到的M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