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讨 的活泼性 |
B. | 将 溶液缓慢滴入 溶液中,观察 沉淀的生成 |
C. | 将 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
D. | 将 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 固体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
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
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论述中正确的是( )
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
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
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
A |
B |
C |
D |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
石蕊 |
酚酞 |
酚酞 |
石蕊 |
小烧坏中的溶液 |
浓盐酸 |
浓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浓硫酸 |
某同学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硝酸的性质。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壁上“黄霜”的成分是硫 |
B.该实验探究说明浓硝酸既有氧化性,又有挥发性 |
C.烧杯内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尾气,防止尾气污染环境 |
D.H2S用SO2代替,将无明显反应现象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开关S1,按下开关S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
B.断开开关S1,按下开关S2,此时构成的装置属于电解池 |
C.断开开关S2,按下开关S1,此时构成的装置属于原电池 |
D.断开开关S2,按下开关S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等浓度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放出气体的快慢Na2CO3<NaHCO3 |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
C.常温时水溶性Na2CO3<NaHCO3 |
D.相对分子质量Na2CO3<NaHCO3 |
用下列装置及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图装置制备少量的氢氧化亚铁 |
B.用乙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
C.用丙图装置可以实现使气球膨胀 |
D.用丁图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S>C>Si | B.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气体 | D.制备少量氧气 |
用下列装置及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图装置制备少量的氢氧化亚铁 |
B.用乙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
C.用丙图装置可以实现使气球膨胀 |
D.用丁图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
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a和b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
b(液体) |
A |
NO2 |
水 |
B |
CO2 |
水 |
C |
Cl2 |
饱和食盐水 |
D |
NH3 |
水 |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
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SO4在1100℃分解所得气体X可能是SO2和SO3的混合气体 |
B.Y可以是葡萄糖溶液 |
C.相对于途径①,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
D.将CuSO4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制得胆矾晶体 |
9.下列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实验室用乙醇和浓硫酸制乙烯的化学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A.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
B.溴乙烷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的反应 |
C.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制乙酸乙酯 |
D.乙醛能将新制的Cu(OH)2还原成Cu2O |
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B 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C 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D 实验室方案II更便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