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水槽中试管内有一枚铁钉,放置数天后观察:
(1)铁钉在逐渐生锈,则铁钉的腐蚀属于 腐蚀。
(2)若试管内液面上升,则原溶液呈 性,发生 腐蚀,正极反应式为 。
(3)若试管内液面下降,则原溶液呈 性,发生 腐蚀,正极反应式为 。
将铁片和锌片放在盛有NaCl溶液(其中滴有酚酞)的表面皿中,如下图所示。最先观察到变红色的区域为 ( )
A.Ⅰ和Ⅲ | B.Ⅱ和Ⅳ |
C.Ⅱ和Ⅲ | D.Ⅰ和Ⅳ |
在钢铁腐蚀过程中,下列五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①Fe2+转化为Fe3+、②O2被还原、③产生H2、④Fe(OH)3失水形成Fe2O3·xH2O、⑤杂质碳被氧化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改编】下列叙述的原因不是由于原电池造成的是
A.铁与酸反应滴加硫酸铜后反应加快 |
B.金属在潮湿空气中更容易腐蚀 |
C.镀锡铁镀层破损后腐蚀加快 |
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 |
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
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
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
D.银质奖牌久置表面变暗 |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下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示意图。当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 |
B.石墨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 |
C.石墨棒上发生的反应为: O2+2H2O-4e-="=" 4OH- |
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石墨棒的质量会减轻 |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 的 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
还原性: |
B. |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 的集气瓶 |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
具有氧化性 |
C. |
加热盛有少量 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石蕊试纸变蓝 |
显碱性 |
D. |
向2支盛有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 和 溶液 |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
|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目的 |
操作 |
A. |
取 盐酸 |
在 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 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
B. |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
C. |
测定醋酸钠溶液 |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 试纸上 |
D. |
配制浓度为 的 溶液 |
称取 固体 ,放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
下列四个装置图均与电化学有关,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这四个装置中,利用电解原理的是 (填装置序号);
(2)装置①若用来精炼铜,则a极的电极材料是 (填“粗铜”或“精铜”),电解质溶液为 ;
(3)装置②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
(4)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 极相连(填“正”或“负”)
(5)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其原因是 。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B.装置②的总反应式是Cu+2Fe3+====Cu2++2Fe2+ |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
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
金属的腐蚀除化学腐蚀和普通的电化学腐蚀外,还有“氧浓差腐蚀”,如在管道或缝隙等处的不同部位氧的浓度不同,在氧浓度低的部位是原电池的负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铁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 |
B.钢铁吸氧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
C.海轮在浸水部位镶一些铜锭可起到抗腐蚀作用 |
D.在图示氧浓差腐蚀中,M极处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
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一定量pH=4的雨水和生铁片。实验时观察到:开始时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内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
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仅发生析氢腐蚀 |
C.墨水液面回升时,碳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
D.具支试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镀锌铁的镀层破损后,镀层仍然对铁起保护作用 |
B.SiO2不溶于强酸和强碱,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
C.C12与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
D.常温下浓硫酸与铝不反应,可用铝槽车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