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电化学实验,下列实验操作及预期现象正确的是
A.X和Y与电流表连接,电子由Cu极流向Zn极 |
B.X和Y与电流表连接,将Zn换成Fe测得电流更大 |
C.X和Y分别与电源“—”、“+”极相连,Cu极质量减轻 |
D.X和Y分别与电源“—”、“+”极相连,Zn极质量减轻 |
控制适当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电极反应为2I--2e-= I2 |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D.平衡时甲中溶入FeCl2固体后,电流计读数为零 |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
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
A.HCl ( aq ) + NaOH ( aq ) =" NaCl" ( aq ) + H2O ( l ) △H < 0 |
B.2CH3OH ( l ) +3O2 ( g ) = 2CO2 ( g ) + 4H2O ( l )△H < 0 |
C.4Fe (OH)2 ( s ) + 2H2O ( l ) + O2 ( g ) =" 4Fe" (OH)3( s )△H < 0 |
D.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H < 0 |
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
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
B.有两根导线将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
C.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为电子 |
D.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电子的转移 |
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工作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
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
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 | B.负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减小 |
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 | 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 |
两种金属A与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A的金属性强于B | B.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 |
C.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 D.A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排在氢前面 |
在理论上可用来设计原电池的反应是
A.Fe +2HCl =" Fe" Cl2+ H2 |
B.NaOH +HCl="NaCl+" H2O |
C.Cu SO4 +2NaOH= Cu(OH)2+Na2 SO4 |
D.Ca CO3+2HCl=" Ca" Cl2+ H2O+ CO2 |
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
M |
N |
P |
A |
锌 |
铜 |
稀硫酸溶液 |
B |
铜 |
铁 |
稀盐酸溶液 |
C |
银 |
锌 |
硝酸银溶液 |
D |
锌 |
铁 |
硝酸铁溶液 |
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
C.取出盐桥后,电流计的指针仍发生偏转 |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 + 2e- = H2↑ |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下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该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 |
B.炭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O2- |
C.铝罐将逐渐被腐蚀 |
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炭粒的质量会减轻 |
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 e-=Al3+ |
B.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 e-=Al3+ |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 |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的pH增大 |
B.溶液中的Zn2+浓度增大 |
C.溶液中的SO42— 浓度增大 |
D.溶液的密度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