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
①中物质 |
②中物质 |
预测②中的现象 |
A. |
稀盐酸 |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
立即产生气泡 |
B. |
浓硝酸 |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
产生红棕色气体 |
C. |
新制氯水 |
淀粉碘化钾溶液 |
溶液变蓝色 |
D. |
浓盐酸 |
二氧化锰 |
产生黄绿色气体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乙醛:在盛有2 mL 10%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0.5 mL,混合均匀,滴入待检液,加热 |
B.实验室制硝基苯:先加入苯,再加浓硫酸,最后滴入浓硝酸 |
C.配制少量银氨溶液:向盛有1毫升2%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震荡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刚好消失为止 |
D.提取在水中的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最后从分离出碘 |
下列实验操作中,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洗气瓶 |
|||
快速制备少量NH3 |
H2的尾气处理 |
测量NO的体积 |
除去乙烯中的SO2 |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气体从A口进入,收集NH3 |
B.装置乙:可制得金属锰 |
C.装置丙: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
D.装置丁: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S>C>Si | B.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气体 | D.制备少量氧气 |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氨 |
B.装置②中X若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
D.装置④可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C2H5OH和H2O的混合物 |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 |
C.装置③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 |
利用下列各组物质制备和收集少量相应气体,能采用下图实验装置的是
A.FeS与稀硫酸 | B.铜与浓硫酸 |
C.稀硝酸与铜片 | D.电石与水 |
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你认为正确的是
选项 |
气体 |
试剂 |
现象 |
结论 |
A |
NH3 |
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
B |
Cl2 |
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Cl2有酸性和漂白性 |
C |
C2H2 |
溴水 |
溶液褪色 |
C2H2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
D |
X |
Kl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 |
X 可能是Cl2或NO2 |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证明酸性:CH3COOH>H2CO3>苯酚 | B.图2用排水法收集NO |
C.图3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 D.图4验证乙烯的生成 |
下列实验装置、选用的试剂或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氨气 | B.用B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C.用C装置稀释浓硫酸 | D.用D装置除去CO2中的HCl |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
①中物质 |
②中物质 |
预测②中的现象 |
A |
稀盐酸 |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
立即产生气泡 |
B |
浓硝酸 |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
产生红棕色气体 |
C |
新制氯水 |
淀粉碘化钾溶液 |
溶液变蓝色 |
D |
浓盐酸 |
MnO2 |
产生黄绿色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