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 S 8 材料,电池反应为: 16 Li + x S 8 = 8 L i 2 S x ( 2 x 8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 2L i 2 S 6 +2L i + +2 e - =3L i 2 S 4

B.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 0 . 02 mol 电子,负极材料减重 0 . 14 g

C.

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

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 L i 2 S 2 的量越多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Ⅲ卷)化学部分
  • 更新:2021-09-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  Z n ( s ) + 2 N i O O H ( s ) + H 2 O ( l ) 充电 放电 Z n O ( s ) + 2 N i ( O H ) 2 ( s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N i ( O H ) 2 ( s ) + O H   ( a q ) e   = N i O O H ( s ) + H 2 O ( l )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Z n ( s ) + 2 O H   ( a q ) 2 e   = Z n O ( s ) + H 2 O ( l )

D.

放电过程中 O H 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Ⅲ卷)化学部分
  • 更新:2021-09-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 O 2 L i + 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 L i 2 O 2 - x x = 0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L i +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L i 2 O 2 - x = 2 L i + 1 - x 2   O 2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Ⅲ卷)化学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 N a - C O 2 二次电池,将 N a C l O 4 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3 C O 2 + 4 N a 2 N a 2 C O 3 + 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 C l O 4 - 向负极移动

B.

充电时释放 C O 2 ,放电时吸收 C O 2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3 C O 2 + 4 e - = 2 C O 3   2 - + C

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 N a + + e - = N a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Ⅱ卷)化学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 2 Z n + O 2 + 4 O H + 2 H 2 O 2 Z n O H 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 +向阳极移动

B.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c O H 逐渐减小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Z n + 4 O H 2 e Z n O H 4 2

D.

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Ⅲ卷)(化学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 MV 2 + / MV + 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 H 2 + 2 MV 2 + 2 H + + 2 MV +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 N 2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NH 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Ⅰ卷(化学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燃料电池主要构成要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可用于乙醛的制备

B.b电极为正极

C.电池工作时,a电极附近pH降低

D.a电极的反应式为O 2+4e ﹣4H +═2H 2O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9-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圣路易斯大学研制的新型乙醇燃料电池,用能传递质子(H+)的介质作溶剂,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如图是该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
C.电池工作时电流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
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6mol电子转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获得“863”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的环境友好型铝碘电池已研制成功,电解质为AlI3溶液,已知电池总反应为2Al+3I2═2AlI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3e═Al3+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铝离子向正极移动
C.该电池可能是一种可充电的二次电池
D.消耗相同质量金属时,用锂做负极时,产生电子的物质的量比铝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醇燃料电池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燃料电池之一,这种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氧气)、KOH(电解质溶液)构成.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OH═2CO+6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B.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
C.由于CO水解显碱性,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电池放电时每消耗1molCH3OH转移6mol电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电解液内部OH-向负极移动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型NaBH4/H2O2燃料电池(DBFC)的结构如图所示,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NaBH4+4H2O2═NaBO2+6H2O,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B为正极,纳米MnO2层的作用是提高原电池的工作效率
B.放电过程中,Na+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C.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L 6mol/L H2O2溶液,理论上流过电路中的电子为12mol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NOx传感器可监测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t电极是该装置的正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 + 4e+ 2H2O=4OH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NO−2e+O2=NO2
D.固体电解质中O2向负极移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某碱性硼化钒(VB3)一空气电池工作时发生反应为:11O2+4VB2=2V2O5+4B2O3。以该电池作为电源,使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外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B装置内共收集到0.448L气体(标准状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B2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2+11H2O-22e=V2O5+2B2O3+22H
B.若B装置内的液体体积为400mL,则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5mol/L
C.电解过程中,b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然后有气泡产生
D.外电路中电子由a电极流向b电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充电、放电按下式进行: Pb+PbO2+2H2SO 2PbSO4+2H2O,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

A.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不断降低且正负极均有PbSO4生成
B.放电时,每通过1mol电子,蓄电池就要消耗2mol H2SO4
C.充电时,阳极反应:PbSO4 +2e- = Pb + SO42-
D.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化学电源新型电池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