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C.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 |
D.“血液透析”原理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
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
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A.在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线 |
下表中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用激光笔照射鸡蛋白的水溶液 |
有丁达尔效应 |
鸡蛋白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 |
B |
向某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 |
出现红褐色沉淀 |
说明原氯化亚铁已被氧化而变质 |
C |
将气体X通入酸化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X可能是CO2 |
D |
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气体Y |
试纸变蓝 |
Y一定是Cl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
C.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
下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的是
|
X |
Y |
Z |
A |
钠元素 |
主族元素 |
短周期元素 |
B |
氢氧化铁(固体) |
胶体 |
分散系 |
C |
电解质 |
化合物 |
纯净物 |
D |
置换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放热反应 |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箐”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分子直径比Na+小 |
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
C.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人们利用纳米级(1~100nm,1nm=10﹣9m)粒子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纳米级粒子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
C.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 | 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布朗运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④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⑤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CO
⑥可用渗析法分离Fe(OH)3胶体和KCl溶液
A.①③④⑤ | B.①③④⑥ | C.①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②若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③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④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⑤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除③外 | B.④⑤⑥⑦⑧ | C.⑤⑦⑧ | D.①⑤⑦⑧ |
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最本质特征是
A.可以通过滤纸 | B.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
C.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 D.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