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生活、科研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双氧水稀溶液可用于清洗伤口 |
B.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和12C互为同位素 |
C.PM2.5颗粒(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
D.自来水厂可使用Cl2和FeSO4·7H2O进行消毒、净化,以改善水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直流电后,溶液中溶质分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
B.向Fe(OH)3胶体中不断滴加稀硫酸,最终胶体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 |
C.硫酸铜溶液通过一束光无特殊现象,淀粉溶液中通过一束光侧面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则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1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VIA族,属于金属元素 |
B.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
C.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而得到较纯净的MgCl2溶液,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MgCO3,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
D.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有尘埃的空气②明矾溶液③墨水④稀豆浆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沟油经处理后可用作生物柴油 |
B.金属钠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C.糖类、油脂、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
D.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孔隙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I:充分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但溶液颜色不变 |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
D.实验Ⅳ: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
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比较稳定,密闭放置不产生沉淀 |
B.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 |
C.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溶解 |
D.分散质微粒可通过半透膜 |
向含有、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 |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
C.加入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 |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分离开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
B.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
C.NH3、SO2、SO3都是非电解质,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都是电解质 |
D.Na2CO3、NaHCO3、SiO2的俗称分别为纯碱、小苏打、硅石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CO2气体通入到CaCl2溶液可生成CaCO3沉淀
B.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会观察到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2-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A |
测得纳米材料Fe3O4的微粒直径为90nm |
纳米材料Fe3O4属于胶体 |
B |
C(金刚石,s)===C(石墨,s) ΔH=-1.5 kJ·mol-1 |
相同条件下,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
C |
NaHCO3溶液呈碱性 |
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可抑制HCO3-的水解,增大c(HCO3-) |
D |
反应物比例不同可导致产物不同 |
Na与O2反应可能生成Na2O,也可能生成Na2O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漂白粉、臭氧的净水原理相同 |
B.“血液透析”的原理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C.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防止食物受潮和氧化变质 |
D.煤炭燃烧、建筑扬尘等可加重雾霾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
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 |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值不变 |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