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错误的是( )
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 ( )
编号 |
HX |
YOH |
溶液的体积关系 |
① |
强酸 |
强碱 |
V(HX)=V(YOH) |
② |
强酸 |
强碱 |
V(HX)<V(YOH) |
③ |
强酸 |
弱碱 |
V(HX)=V(YOH) |
④ |
弱酸 |
强碱 |
V(HX)=V(YOH)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其结构有( )
A.3种 | B.4种 | C.5种 | D.6种 |
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A.苯和溴水、铁屑混合制溴苯 |
B.用溴水除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
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共热至70℃~80℃制硝基苯 |
D.用酒精和浓盐酸通过加热来制取乙烯 |
下列化合物的正确命名是( )
A.2,2-二乙基丁烷 | B.3-甲基-2-乙基戊烷 |
C.2-乙基-3甲基-戊烷 | D.3,4-二甲基己烷 |
分子式为C5H7Br 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只含有1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 B.含有2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
C.含有1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 D.含有1个叁键的直链有机物 |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B(g)+C(s),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 |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 |
C.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D.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一定无影响 |
描述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
B.6个碳原子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
C.该有机物中所有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
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
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红棕色出现 |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HNO3,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
C.取少许,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HNO3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 |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
硅是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上从硅的氧化物制取硅单质的主要反应为
SiO2 + 2CSi + 2CO↑。其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被氧化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若反应中消耗了2 mol C,则转移的电子为 mol 。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不对应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
产生大量白烟 |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物质 |
B |
常温下,将洁净的铁片放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 |
无明显变化 |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使铁片钝化 |
C |
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然后将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
产生苍白色火焰 |
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
D |
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 |
试管底部的固体逐渐消失 |
氯化铵受热升华 |
实验室中可用如下反应制取氯气: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8 | B.5︰2 | C.1︰5 | D.5︰1 |
在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A.Fe2+ 和Cu2+ | B.Fe3+ | C.Cu2+ | D.F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