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要测绘规格为“2.8V 1.5W”的小灯泡的I-U曲线.除导线和开关外还备有以下器材可供选择:
A.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为1Ω)
B.电流表(量程3.0A,内阻约为0.2Ω)
C.电压表(量程3.0V,内阻约为5kΩ)
D.电压表(量程15.0V,内阻约为15kΩ)
E.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0Ω,额定电流100mA)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Ω,额定电流1.0A)
G.电源(电动势为3.0V,内阻约为0.2Ω)
(1)实验中所用的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器材前面的字母)
(2)为使实验误差尽可能小,请你设计实验电路图,并画在方框中.
(3)由于电表具有一定的内阻,本实验中, (填“电流表”或“电压表”)的读数有误差,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用如图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两端系着质量均为M的物块A、B,A下端与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B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片C,固定的金属圆环D处在B的正下方。系统静止时C、D间的高度差为h。先接通电磁打点计时器,再由静止释放B,系统开始运动,当B穿过圆环D时C被D阻挡而停止。
①整个运动过程中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由此可计算出C被阻挡前B的加速度大小a = m/s2;B刚穿过D时的速度大小v =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实验中需验证等式是 (用M、m、v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还可运用图象法加以验证:改变物块B的释放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每次C、D间的高度差h,并求出B刚穿过D时的速度v,作出v2 – h图线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得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代入数据再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比较,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一个办法。
。
某班举行了一次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其中一项比赛为用规定的器材设计合理电路,并能较准确地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给定的器材如下:
A.电流表G(满偏电流10 mA,内阻10 Ω)
B.电流表A(0~0.6A~3A,内阻未知)
C.滑动变阻器R0(0~100 Ω,1 A)
D.定值电阻R(阻值990 Ω)
E.开关与导线若干
①请你用以上实验器材设计测量该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并画在右边的虚线框中。(要求:为了保证器材的安全,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应置于最右端,即最大电阻处)
②图甲为小刘同学根据上述设计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以得到被测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_ V,内阻为__________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另一位小张同学对另一电源也用上面的实验电路进行测量,初始时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电键后发现滑片P向左滑过一段距离x后电流表A才有读数,于是该同学根据测出的数据作出了两个电流表读数I与x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此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 V,内阻为__________ 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基本思路是先保持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
①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替代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 ;
b. 。
②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计算;
B.根据利用逐差法计算。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________比较合理。
某同学要通过实验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R1(10Ω,2A)、滑动变阻器R2(100Ω,2A)、定值电阻R0为1.5Ω、电键S及导线若干。
(1)为方便实验调节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填“R1”或“R2”)。
(2)本次实验按照如图甲所示实物连接线路图连接好后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
1 |
2 |
3 |
4 |
5 |
||||
I/A |
0.15 |
0.20 |
0.30 |
0.40 |
0.50 |
||||
U/V |
1.46 |
1.45 |
1.43 |
1.42 |
1.39 |
由上表数据可看出,电压表示数变化不明显,试分析引起上述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更明显,请将上述器材的连线略加改动,在方框中画出改动后的实验电路图。
(4)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根据测出数据画出的U-I图线如图所示,则此干电池的内阻r =_____Ω。(保留两位小数)
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质量为m1的木块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细绳一端固定在A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B。开始时细绳伸直,B离地面高度为h,由静止释放后,二者一起移动,B落地后(不反弹)A在水平桌面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最后静止在P点。改变B离地面的初始高度h,测出每次A在桌面上移动的距离s和相应的h,记录的数据如右表。
(1)请在图的坐标系中描出上述数据对 应的点,并绘出相应的图线;
(2)若B从离地高度为44cm处由静止释放,则此次A在水平桌面上移动的距离为______cm;
(3)设该图线的斜率为k,则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每次测量h时,测量的都是B物体上端到地面的距离,这样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的动摩擦因数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有一阻值在500Ω左右的定值电阻,额定功率为0.20W。现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它的阻值,备有如下器材:
A. 电流表:量程0~30 mA,内阻约20Ω
B. 电流表:量程0~300 mA,内阻约1Ω
C. 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2.5 kΩ
D. 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20 kΩ
E. 变阻器:阻值范围0~20 Ω,额定电流2 A
F. 电源:输出电压12 V,内阻不计
另有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测量时,为使被测电阻不被烧坏,实验中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应控制在__________V以下,据此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用器材序号填写)
②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并能方便地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如图所给的四种测量电路中,应选用( )
③在操作、测量与计算均无误的情况下,若实验中选择了C所示的电路,测得的结果是488Ω,若选择了D所示的电路,测得的结果是519Ω,则 ( )
A. 该电阻的真实阻值更接近519Ω,且应略小于519Ω
B. 该电阻的真实阻值更接近519Ω,且应略大于519Ω
C. 该电阻的真实阻值更接近488Ω,且应略大于488Ω
D. 该电阻的真实阻值更接近488Ω,且应略小于488Ω
④对于该待测电阻的I-U图线,理想情况下I-U图线用实线所示,若选择用题②中四种测量电路中的图D进行实验,所绘制的I-U图线用虚线表示,则在如图所示的几个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长度为_____cm,直径为_____mm。
(2)按图(c)链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
①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_____处(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
②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______(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280Ω。
(3)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Ω。
某同学用量程为1mA、内阻为120Ω的表头按图(a)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1V和1A的多用电表。图中R1和R2为定值电阻,S为开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在图(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2)开关S闭合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 (填“电流”、“电压,或“电阻”);开关S断开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 (填“电流”、“电压”或“电阻”)。
(3)表笔A应为 色(填“红”或“黑”)。
(4)定值电阻的阻值R1= Ω,R2= Ω。(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用打点计时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给出下列操作:
A.用刻度尺测出选定的O到1、2、3 ……点之间的距离,查出当地的g值。 |
B.在支架上竖直架好打点计时器。 |
C.测出重锤质量。 |
D.算出各对应点的势能和动能,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
E.提着纸带,使重锤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F.把电池接到打点计时器的接线柱上。
G.将50Hz低压电源接到打点计时器的接线柱上。
H.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
请你选出其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排出合理的操作顺序 (用字母填写)。
小明和学习小组利用电源(电压未知)、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来测量电阻Rx的阻值.
(1)实验原理是 .连接电路前开关应该 (填“断开”或“闭合”),将变阻器滑片移至 处;
(2)在图甲中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3)设计的实验表格为下表,表格中,①处应填写 .
实验次数 |
电流I/A |
电压U/V |
电阻R/Ω |
① |
1 |
|
|
|
|
2 |
|
|
|
|
3 |
|
|
|
(4)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第1次实验。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Rx的阻值为 Ω.
(5)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尝试用另外一种办法测出未知阻值的电阻Rx,他设计的电路图(R0的阻值已知)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
②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③ .
通过以上三步,小明完成了实验,则Rx表达式为:
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热量的因素,准备了两个相同的烧瓶,内装质量相等的煤油,两个带有橡胶塞的规格完全相同的温度计,三个规格完全相同的滑动变阻器,四根阻值不同(R1 >R2 ;R3=R4)的电阻丝,以及电源、开关、导线等。
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个方案。
(1)甲方案可探究当 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较多的是 温度计。(选填“A”或“B”)。
(2)乙方案可探究当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 的关系。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较多的是 温度计。(选填“C” 或“D”)。
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 9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 的关系;
(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 。
小亮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所示,图中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其焦距。
(1)实验中,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________。
(2)很多近视患者佩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若某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