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2-3-12所示,两个用相同导线制成的不闭合环A和B,半径,两环缺口间用电阻不计的导线连接.当一均匀变化的匀强磁场只垂直穿过A环时,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若让这一均匀变化的匀强磁场只穿过B环,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_____________.
如图12-3-10所示,光滑导轨倾斜放置,其下端连接一个灯泡,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当ab棒下滑到稳定状态时,小灯泡获得的功率为,除灯泡外,其它电阻不计,要使灯泡的功率变为
(但灯泡还在额定功率范围内),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换一个电阻为原来一半的灯泡 |
B.把磁感应强度增为原来的2倍 |
C.换一根质量为原来的![]() |
D.把导轨间的距离增大为原来的![]() |
水平向上足够长的金属导轨平行固定放置,间距为L,一端通过导线与阻值为R的电阻连接;导轨上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杆(如图12-2-21所示),金属杆与导轨的电阻忽略不计;均匀磁场竖直向下.用与导轨平行的恒定拉力F作用在金属杆上,杆最终将做匀速运动.当改变拉力大小时,相对应的匀速运动速度也会变化,
和F的关系如图12-2-22所示.(取重力加速度
)
(1)金属杆在匀速运动之前做什么运动?
(2)若,
,
;磁感应强度B为多大?
(3)由-F图线的截距可求得什么物理量?其值为多少?
如图12-1-16所示,A、B是两个相互垂直的线框,两线框相交点恰是两线框的中点,两线框互相绝缘,A线框中有电流,当线框A的电流强度增大时,线框B中________感应电流.(填“有”、“无”)
如图12-1-13所示,在绝缘圆筒上绕两个线圈P和Q,分别与电池E和电阻R构成闭合回路,然后将软铁棒迅速插入线圈P中,则在插入的过程中( )
A.电阻R上有方向向左的电流 |
B.电阻R上没有电流 |
C.电阻R上有方向向右的电流 |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如图12-1-11所示,螺线管CD的导线绕法不明.当磁铁AB插入螺线管时,电路中有图示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下列关于螺线管极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
A.C端一定是N极 |
B.C端的极性一定与磁铁B端的极性相同 |
C.C端一定是S极 |
D.无法判断,因螺线管的绕法不明确 |
如图12-3-7所示,闭合导线框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将它从图示位置匀速拉出匀强磁场,若第一次用0.3s时间拉出,外力做的功为,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为
,第二次用0.9s时间拉出,外力做的功为
,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为
,则( )
A.![]() ![]() |
B.![]() ![]() |
C.![]() ![]() |
D.![]() ![]() |
如图12-2-18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4T,,
,ab长为20cm,当ab以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___,电容器上板带________电,电荷量为_________C.
如图12-2-15中EF、GH为平行的金属导轨,其电阻可不计,R为电阻器,C为电容器,AB为可在EF和GH上滑动的导体横杆,有均匀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若用和
分别表示图中该处导线中的电流,则当横杆AB( )
A.匀速滑动时,![]() ![]() |
B.匀速滑动时![]() ![]() |
C.加速滑动时,![]() ![]() |
D.加速滑动时,![]() ![]() |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上,在磁场中有一个总电阻为R、每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框abcd,其中ab、cd边质量均为m,其它两边质量不计,cd边装有固定的水平轴.现将金属框从水平位置无初速释放,如图12-16所示,若不计一切摩擦,金属框经时间t刚好到达竖直面位置.
(1)ab边到达最低位置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2)求在时间t内流过金属框的电荷量;
(3)若在时间t内金属框产生的焦耳热为Q,求ab边在最低位置时受的磁场力多大?
如图12-13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间距为d,用导线与一个n匝的线圈连接,线圈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均匀磁场B中.两板间有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则线圈中磁场B的变化情况是正在_________;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____________.
如图12-12所示,导轨与一电容器的两极板C、D连接,导体棒ab与导轨接触良好,当ab棒向下运动时,带正电的小球将向_____________板靠近.
如图12-10所示,有一电阻不计的光滑导体框架,水平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框架宽为l.框架上放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棒上,使棒由静止开始运动,当棒的速度为零时,棒的加速度为________;当棒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_______.
如图12-6所示,ab是一个可绕垂直于纸面的轴O转动的闭合矩形导线框.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自左向右滑动时,从纸外向纸内看,线框ab将( )
A.保持静止不动 | B.逆时针转动 |
C.顺时针转动 | D.发生转动,但电源极性不明,无法确定转动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