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一只蚂蚁从蚂蚁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的大小与距蚂蚁洞中心的距离L成反比,当蚂蚁到达距蚂蚁洞中心的距离L1=1m的A点时,速度大小为v1=20cm/s,问当蚂蚁到达距蚂蚁洞中心的距离L2=2m的B点时,其速度大小为v2="?" 蚂蚁从A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2 . 0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从t = 0时刻起,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力F 的作用而开始运动, 8s内F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求:(g取 10m / s 2

(1)4s末物体速度的大小;
(2)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物体在8s内的v-t 图象;(要求计算出相应数值)
(3)在8s 内水平力F所做的功。

来源:高考二轮力学复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三物块ABC放在倾角为300、长L=2m的固定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B紧靠在一起,C紧靠在固定挡板上,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A=0.80kg、mB=0.64kg、mC=0.50kg,其中A不带电,BC的带电量分别为qB=+4.0×10-5C、qC=+2.0×10-5C且保持不变,开始时三个物块均能保持静止且与斜面间均无摩擦力作用。如果选定两点电荷在相距无穷远处的电势能为零,则相距为r时,两点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可表示为。现给A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使A在斜面上一直作加速度a=1.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0,力F变为恒力,当A运动到斜面顶端时撤去力F。已知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g=10m/s2。求:

(1)未施加力F时物块BC间的距离;
(2)t0时间内A上滑的距离;
(3)力FA物块做的总功。

来源:2010年温州市高三物理竞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2-4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做匀速运动,传送带把A处的工件运送到B处,A、B相距L=10m.从A处把工件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能传送到B处,欲用最短的时间把工件从A处传送到B处,求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至少多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x0=13.5 m处作了标记, 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L=20 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停着一辆平板车,其质量为,长为L,车右端(A点)有一块静止的质量为的小金属块.金属块与车间有摩擦,与中点C为界, AC段与CB段动摩擦因数不同.现给车施加一个向右的水平恒力,使车向右运动,同时金属块在车上开始滑动,当金属块滑到中点C时,即撤去这个力.已知撤去力的瞬间,金属块的速度为,车的速度为,最后金属块恰停在车的左端(B点)。如果金属块与车的A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与C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的比值.

来源:高考二轮力学复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a)所示,木板OA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某研究小组利用此装置探索物块在方向始终平行于斜面、大小为F=8N的力作用下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已知物块的质量m=1kg,通过DIS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图线。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假定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始终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试问:

(1)图(b)中图线与纵坐标交点ao多大?
(2)图(b)中图线与θ轴交点坐标分别为θ1和θ2,木板处于该两个角度时的摩擦力指向何方?说明在斜面倾角处于θ1和θ2之间时物块的运动状态。
(3)θ1为多大?
(4)如果木板长L=2m,倾角为37°,物块在F的作用下由O点开始运动,为保证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F最多作用多长时间?(取sin37°=0.6,cos37°=0.8)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直升飞机离地面高度H=224m静止在空中,运动员离开飞机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开伞后运动员以a=12.5m/s2的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匀减速下降,若运动员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5m/s,(g=lOm/s2)求:
(1)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的高度h?
(2)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间t?

来源:高考二轮力学复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AB两个小物体,质量分别为mA=3.00 kg、mB=2.00 kg,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AB之间有一原长为L=15.0 cm、劲度系数为k=500 N/m的轻质弹簧连接。分别用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恒力F1F2同时作用在AB两物体上。当运动达到稳定时,AB两物体以共同加速度大小为a=1.00 m/s2做匀加速运动。已知F1=20.0 N,g取10 m/s2。求:运动稳定时AB之间的距离。

来源:高考二轮力学复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 10 所示,质量m =" 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75。一个与水平方向成 37°角斜向上、大小F =" 20N" 的力拉物体,

使物体匀加速运动,2s后撤去拉力. 求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位移? (sin37°= 0.6,cos37°= 0.8,g =" 10" m/s2

来源:高考二轮力学复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测量重力加速度大小。

(1)该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甲所示,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的地方:
                                                
                                                                  
(2)该同学经修改错误并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六个点A、B、C、D、E、F为计数点,测得A点到B、C、D、E、F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h5。若打点的频率为f,则打E点时重物的速度表达式VE=              ;该同学先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值,并试画出速度的二次方(V2)与对应重物下落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               m/s2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电解池接入电路后,在t秒内有n1个一价正离子通过溶液内某截面S,有n2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溶液内某截面S,设e为元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n1=n2时,电流为零
B.当n1>n2时,电流方向从A→B,电流为I=
C.当n1<n2时,电流方向从B→A,电流为I=
D.电流方向从A→B,电流为I=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汽车沿直线运动,先以速度V行驶2/3的路程,接着以20km/h的速度行驶完剩下1/3的路程,若全程平均速度位28km/h,则v的大小为(  )

A.24km/h B.35km/h C.36km/h D.48km/h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继续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道,2011年9月29日9时,第17号强台风“纳沙”正位于海南省以东洋面以28km/h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14时30分到达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一带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最高风速达42m/s,受其影响,海南、广东、广西多地出现暴雨天气,局部地区的降雨量达400mm以上……请指出这则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  )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         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          C、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