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某次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 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 B 、 C 、 D 、 E 点的对应速度 v B ="______" m/s, v C ="______" m/s, v D ="______" m/s, v E ="______" m/s,由此推得 F 点的速度 v F ="______" m/s。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s﹣t图象,比较前5s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比较前 10s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有            ′.(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从纸带中选取连续的七个点A、B、C、D、E、F、G作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画出来,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S,打下C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加速度方向是从C点指向      点(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某次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 O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由此判断小车做______运动,其中C点的对应速度 vC ="______" m/s,由此计算得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__m/s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标出,测出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AB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m/s2,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      m/s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使用的电源频率高于50Hz时,如果仍按50Hz来计算,那么测得的速度将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0 cm、3.55 cm、6.45 cm、10.15 cm、14.55 cm、19.70 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__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分)某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的运动“探究阻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当人停止蹬车后,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车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至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阻力做功使自行车的速度发生变化.设自行车无动力后受到的阻力恒定.
(1)在实验中使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获得某一速度后停止蹬车,需要测出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向前滑行的距离s,为了计算停止蹬车时自行车的初速度v,还需要测量____________(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
(2)设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恒为f,计算出阻力做的功及自行车的初速度.改变人停止蹬车时自行车的速度,重复实验,可以得到多组测量值.以阻力对自行车做功的大小为纵坐标,自行车初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一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就可以得到阻力做的功与自行车速度变化的定性关系.在实验中作出W一V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以外,还要克服空气及其他阻力做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在操场的直道上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

运动距离s(m)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运动时间t(s)
0
2.4
4.2
6.3
7.8
9.0
10.0
11.0
12.0
各段速度(m/s)
2.08

4.76
6.67
8.33

10.0
10.0

(1)以纵轴代表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横轴代表运动的时间t,试作出s-t图.
(2)根据(1)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某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①    m/s;②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5Ns/m则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m~4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      ;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     W.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前1/3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3位移内平均速度为4m/s,则质点在全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  ____m/s。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汽车沿一直线单向运动,第1秒内通过5m,第2秒内通过10m,第3秒内通过20m后停下,则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m/s,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m/s。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期老于驾着他的民族品牌汽车自驾游,汽车行驶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老于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a)、(b)所示,则老于所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m/s,这里所求的是汽车的              (填即时速度、即时速率、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0 s.则滑块的加速度为             m/s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          m。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物体,人通过定滑轮用绳子拉它,在图示位置时,若人的速度为m/s,则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m/s。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取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 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 之间的距离x1 为________cm ,打计数点“A”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 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所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