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力学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的认识
物理研究方法
位移与路程
时间与时刻
速度和速率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加速度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空气对落体运动的影响
竖直上抛运动
物理学史
相互作用、力与机械
力和力的图示
重力
重心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力的分解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平动与转动
力矩和力偶
力矩的平衡条件
常见的传动装置
常见的承重结构及其特点
刚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影响稳度的因素
机械
胡克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惯性与质量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象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力学单位制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从受力确定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从运动确定受力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平抛运动
抛体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离心现象
开普勒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人造卫星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同步卫星
动量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
反冲
机械能
功的概念
功的计算
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动能
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功能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 伯努利方程
*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有关
机械振动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单摆和单摆的回复力
单摆的周期
简谐运动的能量、阻尼运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
* 用三角函数表示简谐运动
* 相位
热学
分子热运动和热机
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子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
扩散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势能
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物体的内能
温度和温标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压强
温度、气体压强和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有序、无序和熵
永动机不能“永动”的原因
估测油酸分子大小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内能的不同利用方式
破坏臭氧层的原因与后果
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的能量转化与守恒问题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的效率
活塞式内燃机
致冷原理
冷暖两用空调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对环境的影响及减小影响的方法
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
晶体和非晶体
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晶
液体的表面张力
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普适气体恒量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气体的等温变化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饱和汽、未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相对湿度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封闭气体压强
半导体
纳米材料
电磁学
电场
元电荷、点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电子的比荷
库仑定律
电场
电场强度与电场力
电场线
点电荷的电场
匀强电场
电场的叠加
电势差
电势
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
等势面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静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现象的解释
静电屏蔽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的原理
射线管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电容器与电容
常见电容器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电路与恒定电流
电流、电压概念
欧姆定律
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多用电表的原理及其使用
导体的电阻
电阻定律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伏安法测电阻
电功、电功率
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的应用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简单的逻辑电路
集成电路的作用
常见家用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灯变暗的原因
微波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录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常见家用电器技术参数的含义及其选用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识别
家用电器故障原因判断
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废旧电器的处理
磁场
磁现象和磁场
几种常见的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及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地磁场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电流的磁场对磁针的作用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平行通电直导线间的作用
安培定则
分子电流假说
安培力
左手定则
安培力的计算
洛伦兹力
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
洛伦兹力的计算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应用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磁电式电表原理
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
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
楞次定律
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
自感现象的应用
* 涡流现象及其应用
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和原理
电磁灶的结构和原理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
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
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
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
交流的峰值、有效值以及它们的关系
交流电的平均值及其应用
感抗和容抗
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
电能的输送
提高输电电压对减少输电损耗的作用
三相交变电流
三相电流的线电压、相电压
三相四线制及其线电压和相电压
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 感应电动机原理
机械波
波的形成和传播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象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声波
超声波及其应用
声音的共鸣
声波的干涉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反射
波的折射
电磁场、电磁波及电磁技术
电磁场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应用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的不同传播特点
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
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集成电路与微电子技术
电视、广播和电视机的工作模式
电视机的主要结构
电视、广播技术的新进展
高清晰度电视与普通电视的主要区别
家用电脑的组成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信息传播、处理和存储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电磁振荡
光学
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及其测定
全反射
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
颜色及光的色散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激光的特性和应用
透镜成像规律
显微镜和望远镜
照相机
3D电影的原理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电磁本性
光谱和光谱分析
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红外线遥控
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及其应用
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其特性
黑体和黑体辐射
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量子化现象
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
概率波
光电效应
光子及其动量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光的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 不确定性关系
康普顿效应
原子物理学与相对论
原子、原子核与核技术
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中的电子云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原子核的组成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核力的性质
原子核的结合能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
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重核的裂变
轻核的聚变
受控聚变反应
可控热核反应
链式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核反应堆
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
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恒星的演化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 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 同时的相对性
* 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 长度的相对性
* 相对论速度叠加公式
* 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相对论质能关系
* 广义相对论简介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
* 宇宙概观
实验
物理实验基础
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游标卡尺的使用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电火花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
示波器的使用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力学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人造卫星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
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
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研究玩具电机的能量转化
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研制水“火箭”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电学实验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伏安法测电阻
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
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
研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研究平行板电容器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光学实验及其他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估测压力锅内水的温度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α粒子散射实验
光电效应实验
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
测光强
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 I 131 C 137 s 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 I 131 C 137 s 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I 131 C 137 s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是

A. X 1 B 56 137 a+ n 0 1 B. X 2 X 54 131 e+ e 1 0 C. X 3 B 56 137 a+ e 1 0 D. X 4 X 54 131 e+ p 1 1

(2)一质量为 2m 的物体 P 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 ab 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 L bc 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 ab bc 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 m 的木块以大小为 v 0 的水平初速度从 a 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 ,返回后在到达 a 点前与物体 P 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 g .求:

(i)木块在 ab 段受到的摩擦力 f

(ii)木块最后距 a 点的距离 s

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

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

铯原子核( C 55 133 s )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 P 82 208 b )的结合能

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E.

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2)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童均为 m 的物块 B C B 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最不计).设 以速度 v 0 B 运动,压缩弹簧;当 B 速度相等时, B C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 B C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 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黄分离的过程中,

(ⅰ)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ⅱ)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温度达到 108K 时,可以发生"氦燃烧"。
①完成"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 H 2 4 e+_ B 4 8 e+γ

B 4 8 e 是一种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 2.6×10 - 16 s 。一定质量的 B 4 8 e ,经 7.8×10 - 16 s 后所剩下的 B 4 8 e 占开始时的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木板 A (上表面粗糙)和滑块 C ,滑块 B 置于 A 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 m A =2kg m B =1kg m C =2kg 。开始时 C 静止, A B 一起以 v 0 =5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 A C 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 C 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 A B 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 C 碰撞。求 A C 发生碰撞后瞬间 A 的速度大小。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汤姆逊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核内自身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没有关系
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
(2)如图所示,A、B为两个大小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的质量为M=0.6Kg,B的质量=0.4Kg,B球用长L=1.0m的轻质细绳吊起,当B球处于静止状态时,B球恰好与光滑弧形轨道PQ的末端点P(P端切线水平)接触但无作用力。现使A球从距轨道P端h=0.20m的Q点由静止释放,当A球运动到轨道P端时与B球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运动,若g取10m/s2,求:两球粘在一起后,悬绳的最大拉力。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碘131核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期为8天。

碘131核的衰变方程: I 53 131 (衰变后的元素用X表示);

‚经过天有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
(2)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 2 v 0 v 0 。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向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不计水的阻力)

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卷(山东)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 k m 与入射光频率 ν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ν 0 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

逸出功与 ν 有关

B.

E k m 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

ν < ν 0 时,会逸出光电子

D.

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2)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 m ,速度大小为 v A 球与质量为2 m 静止的 B 球碰撞后, A 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 B 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题选项前的字母)

A.

0.6

B.

0.4

C.

0.3

D.

0.2

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卷(福建)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 λ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若用波长为 λ λ< λ 0 )单色光做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 e c h
(2)如图, AB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 m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B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可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 BC 紧连,是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 B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 A 以初速 v 0 沿 BC 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 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 C A,B 分离,已知 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 v 0 。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卷(新课标)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
B.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
D.汤姆生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如图所示,滑块A质量为2m,滑块B质量为m,滑块C的质量为0.5m,开始时,A、B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动,现将C无初速度的放在B上,并与B粘合不再分开,此时A与B相距较近,B与挡板相距足够远。若B与挡板碰撞后以原速率返弹,A与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为使B能与挡板碰撞两次,v1v2应满足什么关系?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核的质量为36.95658 u;核的质量为36.95691u,的质量为0.00055u,1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核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MeV
(2)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滑块,以v0=5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车的质量M=4kg,车长L=3.6m,滑块在平板车上滑动一段时间后相对小车静止.求滑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v

来源:2011届山东省潍坊市三县最后一次模拟联考(理综)物理部分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下面的理解正确的有 ()

A.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因为电子逸出功相同,所以金属中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会具有同样的初动能
B.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因为电子逸出功不同,所以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出现差别
C.逸出功和极限频率之间应满足关系式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⑵质量为M的木板若固定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1射入,射出时子弹速度v2,如图所示,今将钉子拔掉,则子弹至少多大速度才能射穿木块?(设前后两次子弹和木块的作用力相同)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据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推测,目前日本核电站核泄漏量达到了11万兆贝可勒尔,占核电站总量的l0%以下,放射量已经超过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辐射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核泄漏的物质中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这次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铯137的半衰期是30.17年,根据有关放射性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则若取4个碘131原子核,经过8天就一定剩下2个碘131原子核了
B.铯137发生一次B衰变,该原子核就损失一个中子
C.碘13l和铯137衰变时放出的射线都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
D.可以用加热的方式将碘131和铯137的半衰期减小

(2)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依次放置着质量m=0.08kg的10块完全相同长直木板。每块木板长为L=1.5m,一质量M=1.0kg大小可忽略的小铜块以初速度从长木板左侧滑上木板,当铜块滑离第—块木板时,速度大小为。铜块最终停在第二块木板上。(g=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①铜块和长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
②铜块的最终速度。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 C 14 测年法是利用 C 14 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 C 14 的质量, m 0 t0 m 0 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 C 14 衰变规律的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2)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 v 0 ,则。(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
B. 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
C. 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
D. 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物理——选修3-5]
(1)以下说法中正确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B.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C.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
D.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13.60eV

(2)平直的轨道上有一节车厢,车厢以1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与一质量为其一半的以6m/s的速度迎面而来平板车挂接时,车厢顶边缘上一个小钢球向前滚出,如图所示,平板车与车厢顶高度差为1.8m,设平板车足够长,求钢球落在平板车上何处?(g取10m/s2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平板小车上放置ml=3kg,m2=2kg的物块,两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两物块间夹有一压缩轻质弹簧,物块间有张紧的轻绳相连。小车右端有与m2相连的锁定开关,现已锁定。水平地面光滑,物块均可视为质点。现将轻绳烧断,若己知m1相对小车滑过0.6m时从车上脱落,此时小车以速度v0=2m/s向右运动,当小车第一次与墙壁碰撞瞬间锁定开关打开。设小车与墙壁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碰撞时间极短,小车足够长。(g="10" m/s2)求:

(1)最初弹簧的弹性势能
(2)m2相对平板小车滑行的总位移
(3)小车第一次碰撞墙壁后非匀速运动所经历的总时间。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如图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分别是mA=" 4.0kg" 和mB= 3.0kg,用轻弹簧栓接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右侧与竖直墙相接触.另有一物块Ct =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 =" 4" s 时与物块A相碰,并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v-t 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物块C的质量mC
(2)墙壁对物块B的弹力在4 s 到12 s 的时间内对B做的功W及对B的冲量I的大小和方向;
(3)B离开墙后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P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高中物理电荷守恒定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