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匈牙利物理学家厄缶就明确指出:“沿水平地面向东运动的物体,其重量(即:列车的视重或列车对水平轨道的压力)一定要减轻。”后来,人们常把这类物理现象称为“厄缶效应”。如图1所示:我们设想,在地球赤道附近的地平线上,有一列质量是m的列车,正在以速率v,沿水平轨道匀速向东行驶。已知:(1)地球的半径R;(2)地球的自转周期T。今天我们象厄缶一样,如果仅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火车随地球做线速度为R/T的圆周运动)时,火车对轨道的压力为N;在此基础上,又考虑到这列火车匀速相对地面又附加了一个线速度v做更快的圆周运动,并设此时火车对轨道的压力为N/,那么单纯地由于该火车向东行驶而引起火车对轨道压力减轻的数量(N-N/)为 ( )
A. | B. | C. | D. |
2008年9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神七”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常万全宣布: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下列关于神舟七号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射“神舟七号”的速度必须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
B.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
C.卫星受地球的引力与它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D.卫星受地球的引力是由地球的质量所决定的 |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引力常量G |
B.牛顿通过计算首先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
C.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相对论物理学否定了经典物理学 |
D.开普勒经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和记录,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 |
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中心距离为R,其运动周期为T,求两星的总质量。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s。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引力常数G=6.6710m/kg·s)
宇航员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距地心4R(R是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g,,则g/g,为()
A.1; | B.1/9; | C.1/4; | D.1/16。 |
如图所示,在距一质量为M、半径为R、密度均匀的球体中心2R处,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M对m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为F。现从M中挖出一半径为r的球体,如图,OO′=R/2。求M中剩下的部分对m的万有引力的大小。
在天文学中,把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叫双星,已知两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和M,两星之间的距离为L,两恒星分别围绕共同的圆心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求恒星运动的半径和周期。
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地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如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成均匀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比较
A.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 |
B.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减小 |
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 |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 |
如图所示,内半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竖直放置,长度比2R稍小的轻质杆两端各固定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把轻杆水平放入圆形轨道内,若mA=2m、mB=m,重力加速度为g,现由静止释放两球使其沿圆轨道内壁滑动,当轻杆到达竖直位置时,求:
A、B两球的速度大小;
A球对轨道的压力;
某球形天体的密度为ρ0,引力常量为G.
证明对环绕密度相同的球形天体表面运行的卫星,运动周期与天体的大小无关.(球的体积公式为,其中R为球半径)
若球形天体的半径为R,自转的角速度为,表面周围空间充满厚度(小于同步卫星距天体表面的高度)、密度ρ=的均匀介质,试求同步卫星距天体表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