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容器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摄氏温度为t1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容器底部相距h1。现通过电热丝给气体加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上升到(摄氏)t2,若这段时间内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气体的压强.
(2)这段时间内活塞上升的距离是多少?
(3)这段时间内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 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人在电风扇下感觉凉快,那时因为风扇能降低温度
B.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花香袭人,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E.某种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有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所示,在坐标系右侧存在一宽度为、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在左侧存在与y轴正方向成角的匀强电场。一个粒子源能释放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粒子的初速度可以忽略。粒子源在点P()时发出的粒子恰好垂直磁场边界EF射出;将粒子源沿直线PO移动到Q点时,所发出的粒子恰好不能从EF射出。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相互作用力。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2)粒子源在Q点时,粒子从发射到第二次进入磁场的时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0.2m的竖直粗糙圆弧轨道与水平地面相接于B点,C、D两点分别位于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距地面高度为h=0.45m的水平台面上有一质量为m=1kg可看作质点的物块,物块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4N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t=2s时间到达平台边缘上的A点,此时撤去恒力F,物块在空中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圆弧轨道切线方向滑入轨道,物块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时对轨道恰好无作用力。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求

(1)物块到达A点时的速度大小vA
(2)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3)物块从B点运动到D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物理实验兴趣小组探究测定某品牌矿泉水的电阻率,用一两端开口的玻璃管通过密封塞封住一定量的矿泉水,如图4所示.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游标卡尺的         (选填“A”、“B”或“C”)部位去测玻璃管的内径,测出的读数如图2,则玻璃管的内径d为         cm.

(2)该同学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档测量玻璃管中矿泉水的电阻,选择开关置于“×100”档,发现指针如图3所示,则该同学接着需要做的实验步骤是:①换选         (填“×10”或“×1k”)档;②               

(3)该组同学按图4连好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端移动的整个过程中,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但几乎不变,不可能的原因是          
A.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B.电路中5、6之间断路
C.电路中7、8之间断路
(4)该组同学在改进实验后,测出玻璃管中有水部分的长度为L,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改变玻璃管中的水量,测出多组数据,并描绘出相应的图像如图5所示,若图线的斜率为k,则矿泉水的电阻率ρ=             (用题中字母表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砂和砂桶的质量为,滑块质量为,动滑轮质量不计。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像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           
A.               B.             C.k             D.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副线圈有两条支路即定值电阻和二极管电容器,两个支路有一个单刀双掷开关控制。已知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输入电压为的正弦交流电,定值电阻阻值为,则

A.开关拨到1时,电流表示数为5A
B.开关拨到1时,电流表示数为4A
C.开关拨到2时,二极管反向耐压值至少为V
D.开关拨到2时,二极管反向耐压值至少为V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l,两导轨间连有一电阻R,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两虚线间的导轨上涂有薄绝缘涂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m的导体棒从h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刚要滑到涂层处时恰好匀速运动.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仅与涂层间有摩擦,动摩擦因数μ=tanθ,其他部分的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棒到达涂层前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B.在涂层区导体棒做减速运动
C.导体棒到达底端的速度为
D.整个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绝缘斜面的底端固定着一个带正电的小物块P,将另一个带电小物块Q在斜面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它将沿斜面向上运动.设斜面足够长,则在Q向上运动过程中

A.加速度逐渐减小
B.Q的机械能逐渐增大
C.Q和P的电势能和动能之和逐渐减小
D.Q和P的电势能和重力势能之和逐渐减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公转周期为T0,其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a,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b,半短轴的长度为c,A、B、C、D分别为长短轴的端点,如图所示.若太阳的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忽略其他行星对它的影响则  (   )

A.冥王星从A→B→C的过程中,角速度先不断减小
B.由于太阳质量的损失,数百万年后假设冥王星轨道不变的话,周期也不变
C.冥王星运动到B点的加速度为
D.冥王星从A→B→C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所示,长度为L的绝缘轻杆两端固定着电荷量分布为的点电荷B和C,放置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该水平面上A点还固定有一个电荷量为的点电荷,绝缘细杆保持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固定的点电荷一定是负电荷
B.A点到B点的距离一定小于
C.若Q为负电荷,则轻杆被压缩而发生形变
D.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B点和C点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用手托着质量为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物体与手始终相对静止),物体与手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
B.物体受到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C.手受到物体的作用力竖直向下
D.运动过程中,速度越大,物体受到摩擦力越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示,小球经过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在B点斜面倾角发生变化,但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经过B、C点的速度分布为5m/s和10m/s,,且AB=BC,则前后两端的加速度之比为(  )

A.1:1
B.1:2
C.1:3
D.1: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经历十年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对于法拉第的探究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法拉第是受到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理论的启发
B.一个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C.法拉第在电磁学方面的成就为麦克斯韦最终完成经典电磁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D.法拉第发现的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一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概念。把火箭一级一级的接在一起,三级火箭从上到下依次为运载物、第三级、第二级和第一级构成,实际应用中一般不会超过四级,可以简化成模型,运载物的质量为M,每一级的质量为m,当运载物和三级物离开地面时已经具有速度,点火过程连续,上次一点火后紧接着点火下一级(可以看成反冲现象),每一级物分离时速度大小均为,每次分离时间t,M=3m忽略空气阻力,不考虑燃料消耗质量,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第一级与火箭主体分离时,求火箭主体速度
(2)最后一次分离运载物获得推力为多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