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左氏《国语》, 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 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 【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 彼固有所逼引,而 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 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 【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 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概于圣

概:大略

②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由:沿着

③特天地之物也

特:只是

④是恶乎与我谋

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

糜:使……熟烂

⑥抑人事乎

抑:还是

⑦吾既陈于前矣

既:既然

⑧不有他术乎

术:途径、原因

A.①⑦

B.②⑧

C.③⑥

D.④⑤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深闳杰异

《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

B.其说多诬淫

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

C.彼固有所逼引

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

D.又况天地之无倪

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认为世人因喜好《国语》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拨乱反正。

B.伯阳父将三川震、源塞和国亡联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C.柳宗元以老妇烹调、老圃灌园类比,说明自然界自动自休的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

D.此文表达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对迷信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认之者不塞则惑

②吾无取乎尔也

(5)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

来源: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使 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来源: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 ,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水《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来源: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懦翰、织制绮组之交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酉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漠之欧阳歙、张(看不清晰)、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幸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翳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泊文以喧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巳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薄。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薄、尉四考,无殿负 ,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薄、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本》诗,则不忘鉴戒矣;观

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

【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

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句读之不知

B.于其外则不光

此其志不在小

C.卒于睢阳

从径道亡,归壁于赵

D.将犬吠所怪

为巡船所物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

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薄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

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得其理,不徒涌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②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

来源: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来源: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 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 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载,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里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徐动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 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那,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狎:亲近

B.万象迭入

迭: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

赍:送

D.成胜概

概:景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为名也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②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③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来源: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心源亭记

(明)李 贤

①邓 1之儒学,在古城巽隅 2,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②噫!旨□,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昧者,心之本体也。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濁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

③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德,无或昏也。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 3而已矣。

④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

⑤于是乎记。

【注】1邓:地名。邓州   2巽隅:东南角    3放心:丧失了的善良之心。

(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哉    B.也    C.焉     D.耳

(2)对第一段理解不正确是一项是   

A.高大宽敞的邓州官学坐落于古城的东南角。

B.殿后通往明伦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

C.御史将当地官员继建的并亭命名为"心源"。

D.州守崔官吩咐李贽的同乡去邀请李贽作记。

(3)对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性清明的心源,会因为被个人欲望蒙蔽而变混浊。

B.变得混浊的心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恢复本性。

C.寻找丧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实就是寻找清明的心源。

D."学问之道"在与让位道德不昏昧,进而让心源清明。

(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居是学者,"心"之名,宁不惕然有所警哉?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D.第④段末尾

(5)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

来源:201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鼎传

①公讳鼎,字实甫,自为童子时即以言动自持,趋立多中礼。早岁善属文,补邑诸生,坚意嗜读,贯综今古,而范诸先行,常倾其伦辈。

②葵丑,成进士,为晋宁司理。 居官廉正,吏惮其守,一切馈遗不敢入。治狱多平反,即疑案滞讼,一讯辄得其情。 老胥巨猾皆咋舌退,周敢鬻法以上下其间。时有巡盐使者送犯拘罪,公讯无实,辄释之。其公方不阿类如此。

③典试山东,持鉴朗察,所得皆知名士。方在闱中,薛韩城时为莱郡司理,手一卷力荐之。公视其文疵谬不可入穀。比至再,乃与同事者搜阅得一卷,共为击节,及发牍,为郝君名晋者,实宿寒名士。既复捷去,公方以得人为慰。

④以左布政使调巡嘉湖,湖地剧难治,又多势家豪仆,飞舸肆掠,略无所忌。公一日过乌镇,见拥噪千人,号泣震远迩。询之,日:"朱家奴掠人也, 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公弗顾,益尽法惩之,民距跃称快。自是豪强屏息,终公之任,无敢暴掠为非。

⑤公孝友出于至性,廉于其身,而处人唯恐不厚。 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其在任时,戚属间有所欲言,公对庄语,多意沮而寝。居家垂二十年,敦伦赈乏,居德正俗,不出户庭而系天下之望,人以比之范文正云。

(节选自《孙光祀集》)

【注】①入穀:合乎程式和标准。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常倾其伦辈 使……钦佩、使……倾慕

②居家垂二十年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自是豪强屏息               

A.屏住呼吸B.收敛行迹C.退避迁徙D.抑止打压

②多意沮而寝   

A.睡觉

B.丑陋

C.隐蔽

D.停止

(3)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B.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C.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D,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4)把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

(5)分析第②段画线部分描述"吏""胥"的作用。

(6)第②"驳拒谬文"和"搜得佳作"分别反映了周鼎   的持点。

来源:201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哼哼,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赏鉴,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做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 ,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宰沭阳二年

宰:治理

B.说当时决某狱

决:打开

C.代为治筐箧

治:备办

D.奉母闲居

奉:侍奉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②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4)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来源: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   ,子贡属于   

(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来源: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 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来源: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题。

上池州李使君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 ,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 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 ,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温慎 予人                  B. 向者仆 期足下之心 成,则可待乎

C. 有国者成败废兴 远而无所至极邪    D. 能不亡失 恩念至也 吾尝终日 思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辫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②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分]

  

来源: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   (宋)梅尧臣

①天圣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

②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 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趣向博远,寄适于诗□。

③君在咸平、景德间,已大有闻。会天子修封禅,未及诏聘,故终老而不得施用于时。凡贵人巨公一来相遇,无不语合慕仰,低回不忍去。君既老,朝廷不欲强起之,而令长吏岁时劳问。及其殁也,谥曰和靖先生。

④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先生讳逋,字君复,年六十一。 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呜呼惜哉!

(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与

B.耶

C.乎

D.尔

(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和靖诗歌具有深远美好的意境。

B.林和靖诗歌平和醇正、宁静澹远。

C.林和靖的诗歌意在针砭朝政弊端。

D.林和靖在诗歌中寄托了闲适心情。

(3)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4)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5)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来源: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 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 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③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 力也,世以此多焉。 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②廉:考察,查访。③何侯:指何武。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   

②世以此多焉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圣惧,自免   

A.赦免。B.逃脱。C.解职。D.谢罪。

②系庐江      

A.扰乱。B.拘禁。C.归属。D.牵连。

(3)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B.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C.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D.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 

(5)根据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      

A.何武让弟弟及时补交了欠税。B.何武禀告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愤怒。D.何武公开称赞求商奉公执法。

(6)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来源: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