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①不动晚波平。
红蓼②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 旗梢,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 ② 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答: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秋词 (刘禹锡) 行秋(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嗾:“教唆”的意思。
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 ,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
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词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
请从“情”和 “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以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唐代诗人秦韬玉,男,生卒年不详,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先为一宦官做幕僚,后从唐僖宗避难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
全诗以“贫女”的口吻述说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诗歌各联内容加以概括。(4分)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说出其中的一种,并结合诗句进行简析。(3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
答: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答: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边的(1)、(2)两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首句除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之外,还交代了什么?为什么欲寄家书?
(2)这是一首寄情于事的小诗,诗人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的? 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共6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南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
B.“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阅读下面的诗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⑵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8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露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作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一首怀古诗(咏史诗),怀古伤己。中间两联,用 手法,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诗人借咏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全诗用
两个字点明主旨。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济上作
[明] 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1)诗中前两句,诗人通过哪些对比,表现了诗人目前怎样的生存现状?
(2)诗中尾句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意境相通,请分析其异同点。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列对这首词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狈”指同行人在雨中进退都感到困难,“不觉”意思是“不在乎”。 |
B.“吟啸”的意思是“吟咏长啸”,“徐行” 的意思是 “慢慢地走”。 |
C.“轻”说明在雨中行走,拄竹杖、穿芒鞋要比骑马更加省力、快捷。 |
D.“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自然界风雨,又暗指政治上“风雨”。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序中的“已而遂晴,故作此”,看似闲笔,却是点睛之笔,与词的结尾形成自然的呼应。 |
B.“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抒发词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
C.“一蓑烟雨任平生”含义丰富,引人沉思,抒发了词人不受外界风云变幻干扰,坦然自信的生活态度。 |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既是词人面对政治“风雨”的超然态度,也是他归隐田园的具体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