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每题2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 |
B.项王按剑而跽跽:跪直身子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乘:四匹马拉的车 |
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
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 (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B.素善留侯张良 |
C.项伯杀人,臣活之 |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与方正学书
王叔英
仆于执事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如子房之于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问;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萧、曹,不可得而夺。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上追尧、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亦非子房、贾谊可伦。真所谓明良相逢,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
(注:方正学(1357—1402),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学者。“正学”是他的书斋名。)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问之达否达:达到,收到 |
B.言之未尝不中中:符合 |
C.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短:轻视 |
D.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泽:施恩泽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述能做到“时措之宜”的一组是(3分)
①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
②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 ③文帝不能用其言
④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
⑤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
⑥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被召进京将担大任,作者为此冒昧地写信给他,向他进言。 |
B.贾谊不像张良那样有人缘,得时势,受恩宠,因而处处受到排挤。 |
C.作者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规劝方孝孺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泥古不化,使百姓遭殃。 |
D.作者极谦卑地表达自己对方孝孺的耿耿忠心,委婉地提醒方孝孺要防患未然。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
(2)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
(3)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②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③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去就:舍生就死 |
B.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臧获:奴婢。古代称奴为臧,婢为获。 |
C.且负下未易居负下:背负罪名的情况下 |
D.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自引:自我引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仆虽怯懦,欲苟活今虽欲自雕琢 |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
C.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D.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B.仰观宇宙之大 |
C.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清代储欣在《古文菁华录》评价《报任安书》时说:“激昂悲愤,自有文字以来第一书。……大约以‘辱’字为骨,以著书立名为宿。”请结合储欣的评价,简述上面三段文字。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②,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渠:他。②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③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于娄公所舍:居住 |
B.非特深山之中特:特地,特别 |
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诱:欺骗 |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意:猜想,料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其以我故,为之其可怪也欤 |
B.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但以刘日薄西山 |
C.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人马烧溺死者 |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 )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④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③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 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⑵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⑶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开始 名余曰正则兮:名字
B岂维纫夫蕙茝: 绳索 彼尧舜之耿介:光明正大
C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正直敢言的样子 及前王之踵武:脚后跟
D后悔遁而有他:逃跑 伤灵修之数化:屡次
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路幽昧以险隘 ③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②夫唯捷径以窘步 ④夫唯灵修之故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下列各项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人以大量笔墨交代家世出身,意在塑造血统高贵、身世不凡、器宇轩昂的自我形象,意在表达自己承担厚望,有辅君爱民、强国兴国的巨大责任感。 |
B.诗歌中大量使用比喻手法,如以申椒、菌桂、蕙茝、荃等香草喻德才兼备的贤臣,以灵修喻国君,使诗人的情感抒发含蓄优美,生动形象。 |
C.诗人用“三后”、“尧、舜”等明君与“桀、纣”等昏君进行对比,旨在借古劝今,委婉劝告楚王仿效明君任用贤臣,远离奸佞,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 |
D.诗歌以六、七言为主,句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大量的“兮”字,使全诗的旋律回环往复,具有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 |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题。(10分)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臣 常 不 自 揆 欲 删 削 冗 长 举 撮 机 要 专 取 关 国 家 兴 衰 系 生 民 休 戚 善 可 为 法 恶 可 为 戒 者
2.“每患迁、固以来”句中“迁”“固”分别指 、 。(2分)
3.《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请举出我国古代属于该体例的另外两部史书。 (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甲)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乙)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 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丙)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候,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臧获:古代对奴婢的鄙称 |
B.而文采不表后也表:显露 |
C.及见贾生吊之吊:凭吊 |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高高举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 侣鱼虾而友麋鹿 |
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圣人不凝滞于物 |
C.及见贾生吊之 之二虫又何知 |
D.又怪屈原以彼其材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新沐者必弹冠 | B.衣赭衣,关三木 |
C.鼓枻而去 | D.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隐忍苟活”的原因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B.屈原“宁赴湘流”的原因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
C.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句可以看出司马迁非常仰慕屈原高尚的为人.。 |
D.司马迁起初不赞成屈原赴死,为他感到可惜,后来读了贾谊的《鹏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更为了自己先前的看法找到了依据,反对屈原赴死。 |
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退 让
贾谊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劬qú勤劳,劳苦)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窳yǔ懒惰)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恶wū叹词,表示愤怒)!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惛(惛hūn糊涂)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说同“悦”,高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窭jù贫而简陋)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翦同“剪”,修剪)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每莫令人往莫:不要 |
B.楚边亭旦而行瓜行: 巡察 |
C.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闻:使……知道 |
D.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飨:宴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怒其亭瓜之恶也吾其还也 |
B.梁亭觉之,因请其尉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C.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D.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边亭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故事赞美宋就以德报怨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解决了梁、楚两国的边境纠纷,也对和睦邦交起了作用。 |
B.宋就让梁边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边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
C.翟王派使者到楚国,楚王想夸奖使者,于是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章华台很高,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能上到顶上。 |
D.全文少说理,多叙事,主旨体现在标题上。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应该谦让。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2)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选出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早实以蕃:结实 | B.致其性:尽 |
C.其培欲平:培土 | D.有类橐驼者:这一帮人 |
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驼业种树”中“业”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作职业”。 |
B.“非有能硕茂之也”中“硕茂”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句话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
D.“若甚怜焉”中“焉”是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
对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继从种植的当与不当对比。 |
B.第四段揭出文旨,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为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
C.文章集中“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
D.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语言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种树郭橐驼传》)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足为外人道也 |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C.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下面文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
B.则群聚而笑之顺风而呼 |
C.句读之不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D.吾师道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下列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⑤用心一也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⑧吾从而师之
A.①③④⑤⑥⑦ | B.①②③⑤⑦⑧ |
C.①②③④⑥⑧ | D.①②③⑤⑥⑧ |
下列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不拘于时,学于余 |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对下列句子当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小学而大遗 ⑧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 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
C.①∕③④∕②⑤⑧∕⑥⑦ | D.①∕③④⑧∕②⑤∕⑥⑦ |
翻译上述文段中划线的文言语句。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
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 ⑥俱会大道口
⑦会其怒
A.①④⑥ | B.②⑤⑥⑦ | C.①③⑤ | D.②④⑦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
A.①择善而从之②渔父莞尔而笑 |
B.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臣闻求木之长者 |
C.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D.①范增曰:……因击沛公于坐②(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
下列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
B.洎牧以谗诛 |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内容。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
对下列句子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曰:“可矣……?” 对:回答。 |
B.比降北之罪。 北:向北。 |
C.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 |
D.被濡衣而赴火者 赴火:奔赴火场。 |
对下列句子中虚词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问于大夫文种 于:从。 |
B.何不试焚宫室 何:怎么。 |
C.比死敌之赏 比:比照。 |
D.乃下令曰 乃:却。 |
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罚严而必
A.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
B.吾尝终日而思矣 |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蟹六跪而二螯 |
选出“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
A.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必须严格。 |
B.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必须严格。 |
C.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
D.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
下列分析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文意可知,人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大夫文种和越王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
B.本文侧重写越王焚宫室,让民救火之事,来显示越王的威严,以使人民慑服,具备战胜吴王的条件。 |
C.本文写了大夫文种向越王建议试焚宫室,实行赏罚以测试民心之事。 |
D.本文着重写一个“试”字。先试,由于赏罚不明,谁也不去救火;再试,赏罚分明了,人们全力以赴去救火。越王从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
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断句。
臣 闻 之 少 而 好 学 如 日 出 之 阳 壮 而 好 学 如 日 中 之 光 老 而 好 学 如 炳 烛 之 明 炳 烛 之 明 孰 与 昧 行 乎 平 公 曰 善 哉 (节选自《师旷劝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白母传 (明)徐渭
白母者,山阴某里葛氏女也。年十六,归白公瑾。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成化中,以进士为分宜知县,母与俱往。其明年,公病逾时,而库所贮折银尚数千两,邻境有因饥而作乱者,聚徒百余人,将劫取之。县固无城郭,寇仓卒将及门,诸薄丞与其妻孥既弃署走匿他所,母独分命家人力拒其两门,乃始迁公别室,埋其银污池中,着公之服,升堂以俟贼。贼至,则阳为好语相劳苦,益尽出其所私藏钗珥衣服诸物以与贼。贼谢而去,而不知阴已表识其间,用是后稍捕得之。未几,公竟以病死于县。先是县阻江水,一方舟渡,人多争溺死者,母劝公为浮梁以济。而公之政治有恩惠,又大略时出母之意。母之贤既已闻县中,至是丧公而归也,民哭声溢郊野,其妇人载橐①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母都一毫无所取以归,时年若干矣。归若干年而后卒。其始归时,独闭门谢外事,修饰谨慎,以率先其帷中,教子孙使治行谊。里中人贤母,亦如其在分宜也。至其末年皓首时,乃始听邻人诸族戚之请,为之决疑难,断不平。有不讼于官而谋于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于是府若两县学诸生数百人,以母走告知府汤公,公令榜其门。时母已老就枕席,至榜日,独呼其孙宪令起,沐浴更衣坐堂中,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榜声绝而母逝矣。
论曰: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亟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阻百余创起之寇于呼吸之间,匿贮金,徙病男子,假冠服出所藏,又默识其所欲与,若母之敏给而奇者也。假令母与诩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其所谓敏给而奇者,又不知何如也!余于斯重有感焉。母之曾孙贫数为余道母事,且曰:母死时,出其筐中所计族人婚姻巾括衰带至麻缕系缀之细无不具,其他物称是,子孙男妇人哭泣成礼而已。嘻!观于斯,而母之慎密计深远又如是哉! [注]①橐:袋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白公瑾归:女子出嫁。 |
B.县固无城郭固:原本。 |
C.母劝公为浮梁以济济:渡。 |
D.又默识其所欲与识:记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B.则可与共事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
C.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D.母之曾孙贪数为余道母事臣为韩王送沛公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记述的白母,于民则“却寇”造桥、断讼分难,于家则竭才尽智、“修饰谨慎”,故深受百姓和族人的尊敬。 |
B.文中关于白母与徐氏“不为妇人”,则完全可以像男子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假设,表现了作者的遗憾与惋惜之情。 |
C.本文在表现白母机智勇敢的“丈夫气”之外,还通过对白母临终前预先精心安排丧礼用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缜密周到的一面。 |
D.本文撷取白母一生中的几个生动片断,绘其形象,写其精神,笔法详略有致,体现出作者驾驭材料的良好能力。 |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亚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3分)
②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臣死有余僇 僇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殆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向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②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0,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秦晋殽之战》)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蹇叔之子与师( ) (2)穆公访诸蹇叔( )
(3)秦伯素服郊次( ) (4)乡师而哭( )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吾其还也 |
B.劳师以袭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C.君见师之出为吾子之将行也 |
D.余收尔骨焉 复驾言兮焉求 |
把上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
举例分析课文《秦晋殽之战》叙写战争的主要特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