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选自《论语》 )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选自《伯牙琴》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孟孙猎,得 麑 使 秦 西 巴 持 之 归 其 母 随 之 而 啼 秦 西 巴 弗 忍 而 与 之 孟孙 适 至 而 求 麑 答 曰 余 弗 忍 而 与 其 母。孟孙大怒,逐之。 《韩非子•说林上》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日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倦,所以治人也。 (刘向《说苑》)
用斜线(/)绘出下面的文段断句。(限划10处)
天 地 虽 大 其 化 均 也 万 物 虽 多 其 治 一 也 人 卒 虽 众 其 主 君 也君 原 于 德 而 成 于 天 故 曰玄 古 之 君 天 下 无 为 也 天 德 而 已 矣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①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注】无知:人名,魏无知。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7处)
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
(选自韩愈《游箴》有改动)
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完成文后的小题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堪称君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①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
【注】无知:人名,魏无知。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秦之时,羞文学,好 武 勇 贱 仁 义 之 士 贵 治 狱 之 吏 正 言 者 谓 之 诽 谤 遏过 者 谓 之 妖 言 故 盛 服 先 生 不 用 于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于 胸 誉 谀 之 声 日 满 于 耳 虚 美 熏 心 实 祸 蔽 塞 此 乃 秦 之 所 以 亡 天 下 也。
(取材于路温书《尚德缓刑书》)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选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耆卿,即北宋词人 ;温韦,是 和韦庄的合称。
“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 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 逊 春 秋 方 壮 威 名 未 著 摧 而 克 之 罔 不 如 志 予 既 奇 逊 之 谋 略 又 叹 权 之 识 才 所 以 济 大 事 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节选自《三国志》)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写出《三国志》的作者名称
作者认为陆逊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不超过15个字。)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世儒学者,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节选自王充《论衡》)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人 之 蕴 蓄 由 学 而 大 在 多 闻 前 古 圣 贤 之 言 与 行 考 迹 以 观 其 用 察 言 以 求 其 心 识 而 得 之 以 蓄 成 其 得。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