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廷尉,天下之平也。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阕:破、缺 |
B.孔明言教何碎碎:破碎,国破 |
C.周门人方之游夏方:把……并列、等同 |
D.孔明与言者无己敌敌:敌对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密奉事以孝谨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C.有暇则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
D.齐桓得管仲而霸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由于朝中奸臣陷害,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①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②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帮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③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④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论语·子罕》)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材料一反映孔子什么愿望?实现愿望过程中孔子还持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而孔子最后为什么发出“吾已矣夫”的感慨?结合材料四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 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为乡曲所称 称:称赞 | B.义恭举悫有胆勇举:选举 |
C.文帝甚嘉之嘉:赞赏 | D.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隶:隶属 |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悫勇武的一项是( )
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悫年十四,挺身拒贼 ③悫自奋请行
④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⑤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
⑥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
C.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
D.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
下列各组词语解释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风致:美的姿态。不绝如缕缕:细丝。 |
B.干禄:求功名利禄。偭规矩而改错偭:背向、违背。 |
C.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
D.桂棹:木兰做的桨。渠会永无缘渠,相。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9分,每小题2分,第7题3分)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家业 |
B.虽未期月,颇有惠政。期月:满一个月 |
C.是岁,大有年是:这 |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2分)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贺兰祥,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17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但没有加官进爵,最终郁郁而死。 |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钦敬。 |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盜之出入与非常也。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见陵之耻除矣。
下列各项中“焉”字可以用虚词“然”取代的一项是( )
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 B.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
C.微波入焉 | D.风雨兴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大力将军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注释 ①糗糒,干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遂携归,饵之饵:给……吃。 |
B.逆诸大门之外逆:背对着。 |
C.众妪捉袖整衿讫讫:完毕。 |
D.稽婢仆姓名已稽:查考。 |
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 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 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 B.④⑤⑥ | C.②③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
C.査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
翻译文言阅读中画线的句子:
①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②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
③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
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1分) (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断句(用斜线“/”给下列文段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刘向《说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下列加点词的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秀才:优异的才学 |
B.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故:所以 |
C.又以谪去,意不自得意:心情 |
D.谊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贾生尽为之对
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幅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质,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②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 B.鲰生说我曰(浅陋的小人) |
C.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 | D.距关,毋内诸侯(通“拒”,拒守) |
下列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予之生也幸 |
B.欲呼张良与俱去舟与哨相后先 |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
D.君为我呼入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
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陶潜传》)
A.遂抱羸疾抱:抱怨。 |
B.少日自解归解:押解。 |
C.起为州祭酒起:起初。 |
D.但识琴中趣但:只要。 |
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代词,那里)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代词,他们)
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