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
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季节不同于其他诗句的一项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C.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D.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
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 |
B.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
C.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 |
D.这首诗综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 |
对下面这首外国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三 月
(捷克)塞弗尔特
请再向冬天道声好,
再向融雪鞠个躬!
半边儿春天已从高处降临我们这里:
瞧那地平线花开,蓝色的风磨在转动。
好像刚从床上爬起的孩儿,
睁开惺忪的睡眼,
在白蒙蒙的晨曦中,
望着妈妈的面孔。
他那总也看不够的妈妈呀,
怎能不乐得对她欢唱,微露笑容!
A.诗的首节写春天的降临。前两句写春天对冬天的感谢,两个“再”字强调了感谢之情,这种写法实在新颖不俗。 |
B.第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春的降临,“半边儿”点明了此春乃初春。 |
C.第二节写初春的美妙。诗人别出心裁,用“孩儿”和“妈妈”作喻,虚实结合;特别是“妈妈”与“孩儿”对望的神态,将初春的美妙可爱、诗人的爱“春”之情表达得既深刻又委婉。 |
D.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比喻、象征的手法,使其意境高远,想象瑰奇,清新脱俗。 |
对下面这首诗内容的解说,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邂 逅
(台湾)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上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啊/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琢”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便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 |
阅读小诗《红叶》,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
A.前两句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从这个图景中看不出诗人明显的爱憎。 |
B.诗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有独特的感受。 |
C.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长之意。 |
D.诗的末句虚实兼备,既写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喻指作者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 |
对下面这首外国十四行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老橡树
乔尔丹诺·布鲁诺 注
老橡树啊,你把树枝伸向
天际,而且在土地里扎根,
不论土地如何震颤,严酷的风神从天上
发出的力量多大多沉,
也不论冬天是多么猖狂,
你仍然巍峨屹立,昂首挺身;
任何意外打击,你都无动于衷,
你是我的榜样,为我所信奉。
你永远环抱同一块土地,
使它丰腴而有灵性,
通过土地的脏腑,你把根儿
欢欣地往宽宏的胸脯延伸,
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
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
注:乔尔丹诺·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他为维护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为坚持自己的哲学观点,于1600年2月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在罗马鲜花广场殉难。
A.开头两句,诗人怀着崇仰的感情为“老橡树”写意,它高大参天又脚踏实地。“老橡树”是为真理而战的思想家、科学家的化身。 |
B.诗中所写的“风神”“冬天”都有象征性,让人想到扼杀科学和真理的邪恶势力严酷而猖狂,但布鲁诺没有因此而退缩和屈服。 |
C.诗的最后六句深化了主题,布鲁诺从老橡树的形象中汲取力量,他深信自己的事业扎根在科学和真理的沃土中,定会结出硕果。 |
D.全诗以老橡树豪迈的自白结尾:“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这也是布鲁诺殒身不恤的誓言。 |
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
B.第一节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A.诗的第一节,表现诗人愿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袒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帖,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台湾)纪弦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的头发变成树叶;两腿变成树根;
两臂和十指成为枝条;十个足趾成为根须,
在泥土中伸延,吸收养料和水分。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也许开一些特别香的、白白的、小小的花。
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
但是我是不繁殖的,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
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
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古木。
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
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
A.本诗是一篇追求独立人格的宣言。诗人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勾画出一个平凡而富有个性的形象,道出深藏于心的渴求。 |
B.诗的第一节,细致地描绘了“我”变成“树”的具体过程,意在强调“完整的品格”。树扎根泥土暗喻我扎根于生活,显得脱俗而又不遁世。 |
C.最后一节,表现出只求平凡,不求超卓的“树品”。而“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一句,实为展现“自我”的神来之笔。 |
D.第二节,写了“树”欲有益于人的共性和追求自我的个性。“小小的花”“红红的果”为人们提供缕缕清香的丝丝甘甜,只是不愿“繁殖”,不愿给人更多好处。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 注 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跫(qiónɡ)音:脚步声。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 |
C.诗的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了“你”思念“归人”的孤寂的心境。 |
D.“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写的是“你”因不见“归人”而心中了无春意。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春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A.“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这里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着的春意写成一片绿色的火焰,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小草勃勃的生机。 |
B.“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这里运用倒装的句式说春来了,带来万物苏醒。一个“伸”字,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 |
C.“你们被点燃”以下三行诗写“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从压抑到释放过程的情景,展示了青春在灵魂深处的跃动与诱惑,使人们更感受到春的撼动力量。 |
D.这首诗第一节主要写客观的春意,第二节主要写主观的感受,全诗将官能的感知与理性的思维交织成为生命的交响乐章,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美。 |
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A.“邮票”代指信件。第一节写少时离家借书信宽慰乡愁。 |
B.“船票”代指船。第二节写游子和新娘各在水一方,以船为桥。 |
C.“坟墓”代指封闭的家园。第三节写游子飘零在外,只能遥望故乡,不能与亲人团聚。 |
D.“浅浅的海峡”说明海峡不应成为两岸的阻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