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南旺守闸①
刘基
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
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
蔓草须句②国,浮云少昊③墟。
秋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注】①刘基,元至顺年间进士,助明太祖朱元璋成就帝业,该诗作于他弃官还乡之时。南旺: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南古运河边。守闸:停船等待河上闸门开启。②须句:春秋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③少昊:传说中的古部落首领,曾建都于曲阜。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各有什么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
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
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古代诗歌阅读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
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1)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的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菊花的哪些品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和决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形容风声。
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映衬(如动静、声色等)是古诗常用手法,试以此诗为例加以分析。
答:
全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还原下面一首唐代律诗,加序号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①终古垂杨有暮鸦 ②紫泉宫殿锁烟霞 ③于今腐草无萤火
④欲取芜城作帝家 ⑤锦帆应是到天涯 ⑥玉玺不缘归日角
A.①③②④⑤⑥ | B.②④⑥⑤③① |
C.②④①③⑥⑤ | D.④②③①⑥⑤ |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答:
(2) “春江渺茫”与“日暮征帆”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