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测,缺乏历史根据。 |
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因证据不足,受到质疑。 |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
C.人们总是殚精竭虑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
D.不仅仅是《诗经》,很多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科学与人文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人文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众所周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采用基因技术,将人与黑猩猩进行某种杂交,肯定会出现一种新的生物,这种新的生物是否比人更聪明、更健康?这绝对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绝对不能进行,绝对比起克隆人还更反“应该”、反伦理、反人类。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人文是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应该是什么”的“应该”一定要合乎“真”。据说,过去在我国某沙漠地区进行绿化,绿化自然“应该”;然而,当时并没有弄清沙漠下面水的情况,谁知该处水不多,树种下去,开始有水,蓬勃生机,一旦此水吸尽,树全死了,比绿化前还糟,沙漠下面的水都没有了。显然,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然而,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即数学上所谓的“交集”。既善又真,是“交集”。不处于“交集”中的“是什么”,有两类:一类反善、反伦理、反“应该”,就决不能做;一类不反善、不反伦理、不反“应该”就应该按实际情况去处理,而决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来对待,因为其中不少是十分基础性的研究。历史已再三表明,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世界中好奇的需要,而且其中不乏对后来重大的科技创新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研究工作。不处于“交集”中的“应该是什么”,也是一样,也有两类:一类反真、反科学,导致反“应该”,就不能做。一类并不反真,不反科学,也无现实的恶果,就不能形而上学地去禁止,因为其中不少是美好的大胆的愿望、幻想、希求。历史也已一再表明,人类许多了不起的科技成果正是前人美好的大胆的愿望、幻想、希求所导致的,人类许多坚忍不拔的前赴后继的奋斗是受此激励的。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下列关于“人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文满足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 |
B.人文不是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而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 |
C.人文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 |
D.人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 |
下列对“科学需要人文的导向”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研究方向的正确。 |
B.科学不能保证其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正确。 |
C.科技的高度发展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 |
D.科技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信息的一项是: ( )
A.科学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而人文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 | B.科学不能保证其方向正确,人文不能保证其基础正确。 |
C.科学和人文共生互动,既真又善,固然好;不真也不善,也未必不好。 | |
D.不反善、不反伦理、不反“应该”的善和不反真、不反科学、也无现实恶果的真都应按实际情况去处理。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信使”号匆匆—瞥揭示水星新貌
冥王星已经因为个头太小被开除出行星行列了。难道水星也要步其后尘?水星目前是太阳系体积最小的行星,直径约4828公里,根据“信使”号传送回的数据,科学家指出,水星自形成以来,直径已缩短发约4.8公里。
科学家估计,水星内部60%的空间被铁质核心占据。由于固体铁的密度比液态铁高,当水星的铁核冷却时,外表面就会向内收缩,令地壳起皱,大地出现断层——就像滚烫的玻璃杯突然冷却会出现裂纹一样。“水手”10号首次发现了这些断层:地表似乎有从内部延伸出来的褶皱。由于光照条件好,而且拥有质量更高的照相机,“信使”号发现了更多的褶皱与断层。这些由突然冷却而收缩导致的地质构造表明水星原本可能是个大个子,后来才缩减为现在的小不点。科学家也发现,水星整体缩小幅度较之前估计的至少多出1/3。对此,所罗门博士评论说:“这一点在太阳系中尚无先例。”
水星缩小的罪魁是它的铁质核心,巨大且来历不明的铁核也是水星的谜团之一。水星密度高达5.43克/立方厘米。在所有行星中仅次于地球。铁核的重量可能占整个星体质量的2/3。这个数字大得令人吃惊,因为同为类地行星的地球、金星或火星内核质量只占星球总质量的1/3。
天文学家猜测,水星早期可能遭受过某个相当于其一半体积的天体撞击,致使原始水星的岩石地幔熔化,并被抛掉。只有密实的铁核才幸免于难。不过也有不同解释: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高密度物质被太阳吸引,炽热且难熔的物质聚集于此,最后凝结为水星。
2006年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科学家曾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推断出,水星的原始质量是其现在的2.25倍。由于在45亿年前经受了一次体积有其一半的巨型小行星的撞击,构成原始水星的近一半物质(主要成份为硅酸盐)经过撞击后都流失到了太阳系其它地方。
两个关于水星起源的理论哪个更正确还有待时间检验。三年后,“信使”号上的仪器将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航天器绕水星运行时速度的微小变化,从而推算外壳厚度的变化,并绘制水星表面质量分布图。
2004年“信使”号踏上征程时,美国宇航局太阳系探测任务主任奥兰多•菲格诺对媒体说:“现在距我们上次拜访水星已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一直盼望着这样一次旅行。”
在“水手”10号探查水星时,航天工程师还不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燃料把探测器送入环绕水星的轨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来自中国台湾的女科学家陈婉仁为喷气推进实验室设计了一条复杂的飞行路线,使得探测器能借助多次飞越金星和水星得到引力辅助,实现用较少燃料进入水星轨道的目的。这条轨道催生了新的探测水星计划。
然而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美国所有深空探测计划都被迫暂停。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探测水星才再次列入日程。“信使”(MESSENGER)水星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发现”系列空间探测计划的第7项任务。MESSENGER是“水星表面、空间环境、地质化学和测距”的首字母缩写。恰巧水星在罗马神话中是众神的信使。这个名字可谓语意双关。
飞船在太空遨游79亿公里后,将在2011年3月进入环水星轨道。此前它会3次飞越水星,一点点揭开它的面纱。
(节选自2008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下列关于水星出现褶皱与断层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手”10号最先发现了水星表面的皱褶与断层,而“信使”号发现了更多的皱褶与断层。 |
B.水星内部铁核的重量大得使人吃惊,它占到整个星体质量的三分之二。 |
C.估计水星内部铁核突然冷却,其外表面便会向内收缩。 |
D.水星遭到某个相当于其一半体积的天体撞击致使岩石地幔熔化,并被抛到太阳系其它地方。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目前水星是太阳系体积最小的行星,自形成以来,它的直径已缩短了418公里。 |
B.水星密度在所有行星中仅次于地球。它的内部60%的空间被铁质核心占据,这一点在太阳系中尚属首例。 |
C.科学家们利用“信使”号水星探测仪的目的是测量水星运行时速度的微小变化,推算水星外壳厚度,并绘制水星表面质量分布图 |
D.关于水星的形成,有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中,炽热且难以熔化的高密度物质,被太阳吸引而聚集,最后形成为水星。 |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星用不了多久将会像冥王星一样因个头小而被开除出行星行列。 |
B.水星对我们来说,除了不知其巨大的铁核来历之外,尚有许多谜团有待解开。 |
C.中国台湾的女科学家陈婉仁为喷气推进实验室设计了一条复杂的飞行路线,这对探测器利用有限的燃料进入水星轨道成为可能。 |
D.“信使”号水星探测器从发射到进入环水星轨道,需要历经数年时间。 |
①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②人体内50%(女)到60%(男)的重量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多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的3%,而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只有0.5%。所以说,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③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是发生了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物质、植物营养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④大量的污染物首先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80年代初我国5.3万公里的河段进行调查,水质合乎饮用标准的仅占14%。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⑤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引起传染病的蔓延。水中的有毒物质可使人畜中毒,一些剧毒物质可在几分钟之内使水中生物和饮水的人死亡,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发现。最危险的是汞、镉、铬、铅等金属化合物的污染,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⑥水污染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的污染使鱼虾大量死亡;污染还干扰鱼类的洄游和繁殖,造成生长迟缓和畸形,鱼产量和质量大大下降。还有许多水产品因污染而不能食用,许多优质鱼濒于灭绝。污水还污染农田和农作物,使农业减产。污水对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危害也很大,它严重腐蚀船只、桥梁、工业设备,降低工业产品的质量。水污染还造成其它环境条件的下降,影响人们的游览、娱乐和休养。
1、为什么说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2、水污染有哪些危害?
3、第⑤段中划横线语句说明的内容是 。
4、请你为治理水污染献计献策,你有什么好的创意?
克隆绵羊“多利”
谈家桢
①今年(指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去年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②“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发育、形成而分裂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到去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③“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1、请找出第②段中画线句子里表述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并说明理由。
2、你知道“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会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吗?
3、我们最熟悉的一部古代文学作品《 》中就有“克隆”现象,其中的“克隆形象”是 ,作者是明代的 ,与这部作品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小说是 、 、 。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1)大约几十万万年以前,当地球还是非常年轻的时候,地面上尽是高山和岩石,既没有平地,也没有泥土。大地上是一片寂寞荒凉的景象,毫无生命的气息。
(2)白天,烈日当空,石头被晒得又热又烫;晚上,受着寒气的袭击,骤然变冷。夏天和冬天相差得很厉害。几千万年过去了,这一热一冷,一胀一缩之间,终于使石头产生了裂缝。
(3)有的时候,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雨水冲进了石头裂缝里面,有一部分石头就被溶解。
(4)到了寒冷的季节,水凝结成冰,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更容易把石头胀破。
(5)狂风吹起了,像疯子一样,吹得飞沙走石,连大石都摇动了。
(6)还有冰川的作用,也给石头施上很大的压力,使它们破碎。
(7)就是这样:日晒、雨打、风吹和冰川的作用,几千万年过去了,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大石块变成了小石块,小石块变成石子,石子变成沙子,沙子变成泥土。
(8)a、日子久了,山谷就变成平地。b、这是风化过程。c、这些沙子和泥土,被大水冲洗而下,慢慢地沉积在山谷里。d、从此,漫山遍野都是泥土。
(9)但是呀,泥土还不是土壤,泥土只是制作土壤的原料。要泥土变成土壤,还得经过生物界的劳动。
(10)微生物是第一批土壤的劳动者。在生命开始那一天,它们就参加建设土壤的工作了。微生物是极小极小的生物,它们的代表是原虫、藻类、真菌、放线菌和鼎鼎大名的细菌。
(11)这些微生物繁殖力非常强盛,只要有一点水分和养料,就会迅速地繁殖起来。它们对于养料的要求并不高,有时有点硫磺和铁粉就可以充饥,有时能吸取到空气中的氮也可以养活自己,于是泥土里就有了氮的化合物的成分。同时,泥土也变得疏松了些。这是泥土变成土壤的第一步。
(12)但是,微生物的能力究竟有限,它们身子很小,不能改变泥土的整个面貌,只能为比它们大一点的生物铺平生活的道路。经过若干年以后,另外一种比较高级的生物——像地衣之类的东西——就在泥土里出现了。它们的生活条件稍微高一点,它们死后,泥土里的有机质和腐植质的成分又多了一些,泥土也变得更肥沃一些。
(13)随着生物的进化,苔藓类和羊齿类的植物相继出现了。
(14)每一次更高一级的生物的出现,都给泥土带来了新的有机质和腐植质的内容。
(15)这样,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泥土就变成了土壤。
(16)如果没有生物界的劳动,泥土变成土壤是不能想象的。
(17)不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泥土、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生物,都会影响土壤的性质。
(18)对于植物的生活来说,随着自然的发展,有时候土地会变得更加肥沃,有时候土壤也会变得贫瘠。
(19)农民带着锄头和犁耙来同土壤打交道,要它们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要它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在人的管理下,土壤正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
1、第(7)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的“日晒”、“雨打”、“风吹”和“冰川”四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2、阅读第(8)段,仔细揣摩句间的联系,将打乱顺序的a、b、c、d四句按正确的程序排列应该是
3、读完全文,你知道了泥土变成土壤必须的条件是 ,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的性质呢?
4、“但是,微生物的能力究竟有限,它们身子很小,不能改变泥土的整个面貌,只能为比它们大一点的生物铺平生活的道路。经过若干年以后,另外一种比较高级的生物——像地衣之类的东西——就在泥土里出现了。”这段话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8月19日,有删改)
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最早的礼乐仪式。 |
B.五帝时期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 |
C.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礼仪制度在那时已经建立起来。 |
D.周代的礼制集前代之大成,中国古代的礼文明是在周代完备和成熟起来的。 |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礼乐文明发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先贤制定礼乐制度,并将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 上的人伦和谐。 |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当时不仅形成了相应的制度, 产生了不少的歌舞,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
C.在礼乐文明形成中,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周公,他继承了夏殷商的礼乐,并注 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一是孔子,他不仅整理、传播了记 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 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
D.《礼记》有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 |
主旨。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内容主旨不断有变。
下列各项对“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人性的基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它能引导人们向善和自 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
B.“礼”的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 和谐相处。 |
C.“礼”是“乐”的一部分,“礼”是为实现“乐”而辅助、服从于“乐”的,乐之“和” 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 |
D.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儒家常将“礼”、“乐”相提 |
并论,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门神俱乐部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里,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桃符。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有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闻着难受的气味,那么鬼也一定同样难以消受而却步。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都成了门神。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有威力的门神。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大鬼说:“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出来。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膑、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现在到周围各户人家的门上去看看,于是看到了我们当下众多门神;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熊猫、小熊猫、大头娃娃……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名单上,还在门上。
下列关于“门神”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两边,称之为桃符。 |
B.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了宋代才终于定型不变了。 |
C.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
D.从秦琼、尉迟恭、钟馗、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武将。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老的《山海经》《典术》尽管较为严肃,却为我们描绘了神仙鬼怪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亦庄亦谐。 |
B.桃木被选为辟邪震鬼之物,是因为在《山海经》《典术》这些古老的杂书中都记载了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 |
C.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是一个虚构的人。 |
D.有皇上的御旨,再加上名画师吴道子的妙笔,秦琼、尉迟恭两位大英雄便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门神。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神话中的神灵的活动与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人和神难以分清。而西方的神话,例如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具有的是一个纵向垂直的等级结构,神灵们各自掌管着人间的一个部门,但又并不与人生活在一起。 |
B.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小熊猫、大头娃娃等只是因为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走进门神队伍的。 |
C.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并不存在的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这一思路所创造的神仙世界。 |
D.从神荼、郁垒到大小熊猫、大头娃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门神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法国石油研究所(IFP)几天前作出了关于石油储备的乐观估计:未来不会出现石油匮乏。
专家们认为,新技术的发展将保证世界在使用石油方面至少延长一个世纪。石油研究所的这次预估是在石油天然气极限用量研究协会(ASPO)作出其悲观评估几天后作出的。后者推出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世界石油的消费高峰将于2010年提前到来。法国石油研究所主任奥里维耶•拉贝尔说:“经济学家要比地质学家更乐观。”他认为,ASPO没有把技术进步的因素考虑进去,他说:“早在1973年时,他们就曾说过世界石油储量只够30年之用。”
的确如此,几年前,人们还无法想象在地下六千多米或水下三千多米处开采石油。然而,美国进行的一项试验实现了在地下8000米极深处开采石油的壮举,而壳牌石油公司的深海开采深度也达到了2313米。如此深度的油田都是一些未开发的处女地,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这里可能隐藏着一些新油田。它向人们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技术挑战。
奥里维耶•拉贝尔指出,钻探深度每增加500米,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就要增加一倍。因此,石油业界如今正在试验碳素纤维管道及一系列隔热措施。尽管石油的“怕冷性”是众所周知的,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去寻找可以勘探的、新的、更加危险的油田,例如北极地区的油田。许多业界负责人最近都表示,他们打算在高纬度地区进行海上钻探,这就要求解决棘手的石油凝固的问题。凭借其丰富的高纬度石油储备,俄罗斯在这方面具有最大的发展潜力。
除了新的勘探技术之外,其他一些技术还能通过提高原油的开采率来提高已知油田的储量。根据油田的不同,开采率的区别很大,有的油田的开采率为80%,有的仅为10%。在一般情况下,新技术以及注水法和注气法的使用可以使开采率达到35%。像印度尼西亚杜里油田这样的一些油田,原油开采率在40年之内提高了6倍。当今的研究目标是,在未来10至15年的时间内将世界油田的平均开采率提高到50%。由于重油黏度太大而很难提炼,研究人员建议用类似于洗涤剂的活性剂对油井进行淋滤,将原油稀释。但这种化学方法的成本还需降低才有可能被广泛采用。通过注入蒸汽的办法给原油加热是另一种亟待研究的办法。
研究者们还计划对钻头进行改良,采用更加坚固的材料,为其安装显像设备,使之能够到达更深、更为复杂的地层。
下列不能作为“新技术的发展将保证世界在使用石油方面至少延长一个世纪”的证据的一项是
A.美国的一项试验实现了在地下8000米深处开采石油,壳牌石油公司实现了在深海 2313米处开采石油。 |
B.凭借其丰富的高纬度石油储备,俄罗斯在这方面具有最大的发展潜力。 |
C.采用更加坚固的材料来改良钻头,并安装显像设备,使之能够到达更深、更为复杂 的地层。 |
D.新技术以及注水法和注气法还可以通过提高原油的开采率来提高已知油田的储量。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未来石油储备的估计,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 的。 |
B.法国石油天然气极限用量研究协会(ASPO)认为世界石油的消费高峰将于2010年 提前到来,而石油研究所(IFP)的专家则认为新技术将保证世界在使用石油方面至少延长一个世纪。 |
C.一般情况下,新技术、注水法和注气法都能有效地提高原油的开采率。 |
D.当前人们已经在研究用通过注人蒸汽的办法给原油加热来提高原油的开采率并逐步 |
降低原油的提炼成本。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技术的进步,油田开采率的提高,石油储备将越来越丰富,人类不必为石油匮 乏而担心。 |
B.目前油田石油的开采率普遍较低,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10至15年内世界油田 的平均开采率将提高到50%。 |
C.用活性剂对油井进行淋滤将原油稀释的办法能有效地提高原油的开采率,将很快得 到广泛的运用。 |
D.新技术虽然能保证世界在石油使用方面的时间延长,但石油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 |
因此人类要从长远发展考虑,研究用其他能源来替代石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摩天大楼的防火之痛
号称“电视台里的变形金刚”的央视电视文化中心,还未来得及全面展示其“享受建筑”的理念,就“报废”在2009年元宵节的大火中。火灾,已经成为摩天大楼致命的“杀手”。
高层建筑,尤其是外观怪异的高层建筑,一般是钢结构建筑或部分采用钢结构,这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太重了,而钢结构可以做到很高很大。对于摩天大楼,尽管钢结构具备主体结构比较轻、建造快、现场施工量小的优点,但其致命弱点是怕火——虽然钢本身并不燃烧,但普通钢材在600摄氏度的环境下,强度就和面条差不多。所以,钢结构安装后会在表面喷涂一层厚厚的防火涂料,一般涂料保证的耐火时限为2~3小时,以供建筑内部的人员逃生。一旦大火烧过,钢结构往往严重受损。如果救火时浇水,对其破坏将更加严重。钢结构高层建筑即使发生不大的火灾,技术上也必须拆除才能保证安全。世界上最典型的此类事故就是美国“9•11”事件。事实上,世贸大楼不是撞塌的,而是烧塌的,因为高温导致钢结构变形,承受不了上面的重量。权威资料显示,央视电视文化中心不是纯钢结构,而是型钢混凝土结构,耐热性能比钢结构好。虽然央视这幢楼目前没有坍塌的危险,但在大火的作用下,大楼的结构强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高温还可能导致结构变形,使建筑结构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
央视大楼的建筑结构中间有一个二十几层的巨大中庭,南面是客房,北面有客房,有店铺,所有的装修都是木材的。很多建筑物火灾都是由装修材料引起、扩散的,而且建筑是中空的话,也比较容易扩散火情。为了追求建筑外观效果,央视的这栋大楼外墙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可以透光的玻璃幕墙,另一种是像罩子一样的铝板幕墙。大火正是从一面玻璃幕墙中汹涌而出,而铝板幕墙的一面基本无火。据了解,很多摩天大楼均采用玻璃幕墙,国内外建筑界对此颇有争议,其中日本、德国等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原因在于玻璃幕墙虽然本身并不燃烧,但会因抽风作用而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而且常常等不到人员疏散完毕,幕墙就已达到耐火极限而向下掉落,严重影响人群安全。
据了解,在业内,高层建筑被称为“灾害放大器”。由于高层建筑内各专业竖井林立,火灾时这些竖井就像高耸的烟囱,构成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火势将比低层建筑猛烈百倍”。目前,全球消防体系能够提供的最高云梯约130米,而北京市消防系统最高的云梯不超过100米。在这个基础上,高压水龙还能喷射出10米左右。通常,消防云梯车只能升至限定值的80%左右。如果地面风力达到4~5级,云梯车则无法升高作业。如果着火的摩天大楼超过云梯的高度,则无法从室外扑救,除非动用直升机。城市安全部门曾做过试验,让一名身强力壮的消防员从第33层跑到第1层,用时35分钟。而火借风势,30秒内就可以从第1层到达第33层。这样算来,当火灾发生时,慌乱的人群跑到楼外逃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国际社会上,摩天大楼防火方面的安全性能一直备受质疑。在全世界范围内,摩天大楼火灾频频。所以,1974年芝加哥443米高的西尔斯大厦落成后,美国一大批建筑工作者拒绝设计摩天大楼。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改动)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的用水灭火的方式会对遭火摩天大楼的钢结构产生严重的破坏。 |
B.虽然大火改变了钢结构的强度,但央视电视文化中心不会有坍塌的危险。 |
C.由于材质不同,铝板幕墙阻隔火情的效果明显好于玻璃幕墙。 |
D.如果地面风力达到4-5级,云梯车就只能升至限定值的80﹪左右。 |
下列不属于央视电视文化中心火灾隐患的一项是
A.部分采用钢结构 |
B.建筑结构中有一个二十几层的中庭 |
C.客房、店铺的装修材料都是木材的 |
D.有巨大的玻璃幕墙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能有效延长钢结构表面所涂防火层的耐火时限,就将能满足高层建筑内部人员的逃生需要。 |
B.从央视大火的教训中可以得知,我们应该向日本、德国等国学习,明文禁止建筑物使用玻璃幕墙。 |
C.在摩天大楼防火方面的安全性能还不能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停建摩天大楼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
D.云梯高度的增长往往赶不上摩天大楼升高的速度,摩天大楼一旦着火,室外扑救无法实施。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谈到艺术,人们常说:西方写实,东方写意。这种不同其实是东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故在表达理念的艺术手法上迥然有别。
从希腊人开始,西方人一直认为,整个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希腊的雕塑和建筑,建筑的空间位置讲究各种数比关系和几何秩序,人体雕塑中各种秩序、比例的和谐是希腊艺术家所孜孜以求的。因此西洋画特别讲究从形体光色关系上苛求细节、越来越精细逼真,毫发不左地模仿自然,刻意求实。然而东方民族的整体自然观导致中国人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认为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对的自然,便越是难以把握其原状,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反映。在中国艺术家看来,人是万物万象中的一个有限物,他是不可能认识自然的,在“以为有物”,而“未使有封”之际,方可保留天机的完整。而“一旦有封”(分类、概念化),一旦有“是非”之分(有判断),天机的完整性便开始分化、破碎。因此,中国艺术家认为,写实只是雕虫小技,苏轼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因为人是无法表现自然之道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即“封死则道亡”。这一切都使中国艺术家放弃再现和模仿自然的冲动。中国画的意境是虚静空灵,笔墨是简率疏淡,他们遵从庄子的指引,“无知”、“无为”、“无我”、“心斋”、“坐忘”。因为“有我”,才会有恐惧、有苦恼。西方人就是因为“有我”,才会妄自尊大地想要规划世界,解释世界。而“丧我”、“无知”,不用自己的思维分解这个世界,就能重新拥抱原有的具体的世界。因此,依照老庄哲学,中国人在自己的诗词、书法和绘画中,不仅没有否定自然,反而找到了“离形去知”的解脱方式,这成了中国人拥抱自然、跃身大化、天人合一的内在动因。艺术家只有放弃对物象外形的追求,才能在忘我的宁静中进入自然现象内部而与之呼吸与共。在中国画中和谐生动、灵气往来,艺术家浑然坐忘于山水花鸟之间,如树、如山、如水、如云。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说:“中国画虽然讲究空灵,却又最写实,最超越自然而又最接近自然,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本身。”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有某些鲜明的个性,其思维的特点是“抽象而不彻底”,是带有具体的抽象,带着感性的理性,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一种状态。
因此,由于东方人的哲学,由于坚信人用“心”思考,而不像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人用“脑”思考,这样的哲学,触动中国人的是“抽象而不彻底”的美感(梁漱溟先生用“心役于形”概括)。东方人接受了不可理解的天地万物的存在,并一直同这种无意义性共处。故在东方人看来很自然的表意特征的艺术形式,就同生活本身一样没有形式、一样正常,一样无理性。如果西方艺术家认为东方音乐“没有意义”,那么,东方人完全可以回答,这是自然本身的无意义性,无休止地延续下去,没有开头、中场或者结尾,而一切西方古典文学、艺术都有开头、中场或者结尾的理性次序。西方艺术传统还对崇高和平庸的事物严格加以区分,要求以最高级的艺术形式处理最崇高的主题,因此对东方人盛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趣味目瞪口呆,不能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对自己继承下来的古典艺术传统普遍不满,甚至无法忍受,这是因为他们对待世界的整个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位20世纪的西方艺术评论家说:“我们欧洲的艺术有一种致命的倾向——要成为科学”。可谓一语中的。而摄影和影视技术的出现更让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理想无立足之地。他们感到了理智的苍白与可怕。辜鸿铭老先生看得真切,他说现代西方艺术乃至人文学科是在“心灵与理智的可怕战场”上厮杀,是在“洒满墨水的世纪”为求生存而战斗。可斗来斗去,仍然摆脱不了科学的纠缠,这不,它们双双走在“彻底抽象化”的道路上,只不过科学是理性的抽象化建构,艺术是用抽象表达对非理性的尊重,真是貌离神合啊!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A.西方艺术家认为东方音乐“没有意义”,东方人则认为这是自然本身的无意义性造成的。 |
B.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对自己继承下来的古典艺术传统艺术科学化倾向普遍不满。 |
C.中国艺术家认为,写实只是雕虫小技,重要的是写意。 |
D.中国人思维的特点是“抽象而不彻底”,而西方人则是“彻底抽象化”。 |
E.中国人一直误认为人用“心”思考,因而中国艺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下列不属于中国艺术家的观点的一项是( )
A.人是万物万象中的一个有限物,因而人认识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 |
B.要避免天机的分化和破碎,艺术家不应追求再现和模仿自然。 |
C.人对自然之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艺术家应拥抱自然、融入自然。 |
D.艺术要摆脱科学的纠缠,要强化抽象,以表达对非理性的尊重。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川茶与成都茶馆
西方人喜欢饮咖啡,中国人则爱饮茶,男女老少都如此。中国素有茶之故乡的美称,而四川却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焙制茶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
四川人好饮茶,茶馆遍布全川,各地自有特色。其中,特别是成都茶馆风情独具,饮誉海外。素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的说法。成都乃至四川茶馆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但成都茶馆历来十分兴旺。由于成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都江堰的自流灌溉,自古以来农活就比其他地方少了很多,从而养育出成都人悠闲的品性,“坐茶馆”也就成了成都人的一种嗜好。
成都茶馆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在于它的茶艺而在于它的数量多、服务技巧娴熟、态度和气周到以及它所体现的社会功能。
成都茶馆不讲究茶艺,但却潇洒舒适。一般茶馆当街设桌,多为竹椅矮桌,明亮宽敞,干净简朴。茶具为三大件,即茶盖、茶碗和茶船。一般成都人喜欢茉莉花茶,只要没事,便去茶馆一坐,二郎腿一跷,盖碗茶一泡,便悠闲自得地品起茶来。茶馆还供应开水、热水、茶食。稍大的茶馆还设书场,可观赏川剧、清音、扬琴、竹琴及木偶戏等曲艺演出,如解放前的锦春茶社、协记茶社、新世界茶厅即如此。有名的大茶馆则用紫铜茶壶、锡杯托、景瓷盖碗,好么师(茶博士)样样皆精,如解放前的华华茶厅、濯江茶社,现在的杜甫草堂茶馆还保留着这种风情。成都茶馆讲究待客态度,行茶技巧。成都茶馆的一般行茶师傅都有一手绝活。
成都茶馆还具有“信息交流、会社联谊、民间法庭、民间文化活动及经济交易”等社会功能。成都茶馆的第一功能便是“摆龙门阵”、“吹壳子”,不论老友新知,在茶馆里一坐就可侃上半天,大家互相交流各种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成都茶馆还是旧社会“袍哥们”【注】谈公事的地方,也是各行各业聚会的场所,具有“民间会社联谊站”的功能。成都茶馆还是民间肆里纠纷的“断案”场所,又具有民间法庭的作用。茶馆还是文人吟诗、作画、谈心、聚会甚至演出的场所。在成都,许多民间生意买卖也在茶馆里进行。许多社会交往、社会信息都在茶馆里交流,这里成了新闻的传播地。别看四川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只要茶馆一坐,天下大事就了然于胸,坐茶馆也算是弥补信息闭塞的一种方式罢。在古代中国还有这种说法:“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其中,茶馆的功能恐怕不能忽略。由于得天独厚旱涝保收的地理条件,“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家给人足,身安逸乐。在茶馆里度过光阴,陶冶身心,交朋会友,纵论天下大事已经成了成都人乃至四川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许多人无事,清早起来,往茶馆一坐,就是一天,这种“玩”法,普天下可能再也找不到几处。
【注】袍哥:解放前四川的一个封建会道门组织。
为什么“坐茶馆”会成为成都人的一种嗜好?下面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都茶馆风情独具,饮誉海外;而且茶馆还具有多种功能,不论老友新知,在茶馆里一坐就可以侃上半天,交流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
B.成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都江堰的自留灌溉,自古以来农活就少,从而养育出了成都人悠闲的品性。 |
C.四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家给人足,自然身安逸乐,在茶馆品茶就成了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 |
D.在茶馆里度过光阴,陶冶身心,交朋会友,纵论天下大事,已经成了成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
成都茶馆“风情独具”表现在哪些地方?下面叙述不属于“风情独具”的一项是( )
A.成都茶馆不讲究茶艺,但却潇洒舒适。一般茶馆当街设桌,多为竹椅矮桌,明亮宽敞,干净简朴。 |
B.茶馆供应开水、热水、茶食。稍大的茶馆还设书场,可观赏川剧、清音、扬琴、竹琴及木偶戏等曲艺演出。 |
C.成都茶馆不在于它的茶艺而在于它的数量多,服务技巧娴熟、态度和气周到以及它所体现的社会功能。 |
D.有名的大茶馆则用紫铜茶壶、锡杯托、景瓷盖碗,好么师(茶博士)样样皆精,行茶师傅都有一手绝活。 |
“古代中国还有这种说法:‘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其中,茶馆的功能恐怕不能忽略。”下面所述解放前成都茶馆的各种社会功能中,与“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关系不大的一项是( )
A.成都茶馆第一功能便是“摆龙门阵” 、“吹壳子”,不论老友新知,在茶馆里互相交流各种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
B.成都茶馆是旧社会“袍哥们”谈公事的地方,也是各行各业聚会的场所,具有“民间会社联谊站”的功能。成都茶馆还是民间肆里纠纷的“断案”场所,具有民间法庭的作用。 |
C.成都茶馆是文人吟诗、作画、谈心、聚会甚至演出的场所。在成都,许多民间生意买卖也在茶馆里进行。 |
D.成都茶馆成了新闻的传播地,许多社会交往、社会信息都在茶馆里交流,只要到茶馆一坐,天下大事就了然于胸,坐茶馆也算是弥补信息闭塞的一种方式罢。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罗马与汉长安
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汉帝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而古罗马也在欧洲逐渐走向繁荣。但是长安和罗马有着很不相同的城市发展脉络。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对比之下,罗马城是自然形成的都城,早在公元前753年就已建城,早已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变成了古罗马之都,并在帝国之初达到全盛,其发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
因为城市发展脉络的不同,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也不同。长安文化在很短的时间里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快速崛起,而罗马文化则是继承了希腊文化甚至埃及文化发展而来,发展过程有几百年之久。
长安文化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这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决定的。但是长安文化又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其他思想流派只要和最高统治者意愿相合,就能得到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长安文化以周秦文化为基础,广泛吸取了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从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它既代表了本国甚至本大洲文化的最高水平,又带动了周围广大区域内的文明进程,而且它还促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一民族——汉族正式形成。
长安文化作为一种集大成的新兴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愿意探求和吸纳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张骞在西方人之前最早开通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人对自己以外世界的一次大探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二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长安文化的探求性。
罗马文化中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奥古斯都称帝,但共和思想和法则依然深入人心,即使是逐渐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也没有改变罗马文化多元的特质。罗马帝国广阔疆域内,大大小小的诸多城市都被允许按照首都的模式去建设和发展,而在中国,地方城市的建设是不能同首都平起平坐的,同时罗马城中众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长安城中不可能有的。只是到公元392年,基督教才发展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至尊一元的宗教文化,但这时距罗马帝国的解体已只有几年时间了。
长安文化和罗马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宗教性。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是按照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理念,长安文化中的宗教元素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而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长安文化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推动下诞生的《史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马文化继承了古希腊开明而松散的多神信仰,充满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这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蛰伏数百年后又成为文艺复兴能在意大利发端的历史渊源。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逐渐强大,罗马甚至成为基督教教延所在地,这与宽容而多元的罗马文化背道而驰。
下列选项不属于长安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A.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考虑的是安全,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先政治军事, 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 |
B.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这些宗教因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始终没有上升到 主导地位。 |
C.长安文化具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它广泛地吸取了长安以外的异地及少数民族文化 乃至域外文化,具有一定的探求性。 |
D.长安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文化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而是呈现文 化多元的特质。 |
B.长安文化崛起时间短、速度快、内容少、空问大,所以才广泛吸取楚文化、齐鲁文 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 |
C.罗马文化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发展而来,而长安文化则没有,只是包容和吸纳其他 思想流派及域外文化快速崛起。 |
D.汉帝国与古罗马都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兴起的,其文化有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宗 |
教性并具有人文精神。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帝国中,没有一个城市在规模上与汉长安城同样大或者超过汉长安城。 |
B.在欧洲,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为国教,没有至尊一元的宗教统治欧洲,没 有中世纪宗教神学时代,让罗马的多元文化与人文精神一直发展下去,那么,就可 能不会产生文艺复兴运动。 |
C.罗马城的形成发展,其脉络应是“先经济文化,后政治军事”,所以其发展是漫长而 缓慢的。 |
D.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收包容其他思想流派乃至域外文化,形成了博大精 |
深的文化特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象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象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
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
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很有这样的感触。 |
B.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 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
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
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
B.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
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
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太空中生活,要求宇航员必须具备极佳的身体素质,因为困扰宇航员身体健康的有噪声、宇宙辐射、高真空、剧烈的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其中最困扰他们的是失重。专家发现,在失重环境里生活10天,人体骨钙的流失率达到了3.2%!那些返回地球的宇航员,体重都要减轻5%左右。宇航员在描述失重的感受时说:胃里的食物在向上涌,脑袋因为充血而晕沉沉的,四肢无助地散在躯干周围,你要不是看上一眼,都不知道它们正处于什么姿势。要想既保证宇航员的健康不出大的问题,又要节省发射经费,让宇航员在太空工作生活半年是最佳选择。
为了使太空飞行对宇航员身心的影响降到最低,1985年,美国空间实验室引及了“太空跑步机”。这种“跑步机”采用弹性“束带”把人固定在跑台上,提供模拟重力,宇航员在锻炼时获得一定压力,从而可以达到类似在地面的锻炼效果。事实证明,长期飞行的宇航员,由于有效地将锻炼和加强营养相结合,已经可以控制体重的减轻,这说明跑台锻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后,国际空间站都专门设置了包含有跑台的锻炼场所。
创造了太空生活最长纪录的俄罗斯人伯里亚科夫,便是空中健身房的受益人。他在太空中待了438天,返回地球时,他没有像其它宇航员那样虚弱得需要人抬出返回舱,而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得益于他按照制定的计划,每天都花费两个小时进行包括跑步在内的锻炼。
不过,在太空中寂寞的滋味远比生理不适更严重。在太空环境中,因为长期远离人群,情绪激动,多梦、幻觉和失眠等精神症状时常困扰着守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的漫长时间里,宇航员已经开始琢磨各种新型的太空体育运动来丰富娱乐生活了,传统单调的跑步训练已经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尝试着将地面竞技搬上太空。
心理学家认为,宇航员的太空生活需要创造性,他们要学会如何就地取材、自娱自乐,这些活动对身体的锻炼作用可能是次要的,但对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很有作用,这非常有助于鼓舞士气,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在现有空间站6-12人的基础上,加倍增加每次执行太空任务的人数,这样使在太空成立多人竞技小组成为一种可能。
(取材于《太空里的无重力运动会》)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胃里食物上涌,脑袋晕沉,甚至无法控制自己四肢的活动。 |
B.为保证宇航员的健康,节省发射经费,目前宇航员一般都不在太空工作生活半年以上。 |
C.因为跑步训练已达不到宇航员强身健体的需求,所以他们开始尝试新的太空运动方式。 |
D.每天两小时的跑步锻炼帮俄罗斯的伯里亚科夫创造了在太空生活438天的最长记录。 |
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只要骨钙流失率不高于3.2%,体重不降低,宇航员们就能在太空工作半年甚至更久。 |
B.“空中健身房”将会使宇航员在长期的太空生活中保持在陆地上的体重甚至增加体重。 |
C.目前生活工作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很有希望成为太空足球联盟的第一批成员。 |
D.从空间站把高尔夫球击到遥远的太空,这将成为现实,不再是人们头脑中美妙的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