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某国在为其侵华战争作宣传时,对本国人宣称进攻亚洲大陆是为了争取生存空间,这是“生存之战”;对中国人则将进攻中国本土的战争涂抹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反满色彩,这是“解放之战”。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下面的(   )

A.中英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的强国历程为世界关注。为此,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大国法则”的主题探究活动,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摘编,请你参与,回答问题。(共12分)
[法则一:思想解放] 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1)请写出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法则二:科技引领] 在人类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中,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列举瓦特、牛顿在科学技术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法则三:领袖引领] 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而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3)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林肯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历史启示] 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4)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这对当今的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何借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0月25日,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呼啸升空。2013年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请问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1号 B.长征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伟大的胜利,凝聚同仇敌忾的力量,也见证守望相助的情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二 某战役主要战绩表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 800多次
4万多人
2 000多千米
近3 000个

 
材料二 苏联承受了敌人最沉重的打击。纳粹分子向这里派出了最精锐的部队,集结了全部的兵力。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这些战役中的参战部队和设备的数量都是史无前例的。 
——普京在纪念俄卫国战争70周年阅兵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拯救了500余名美籍传教士、新闻记者和7000余名英军。在反法西斯中国战场上空飞翔着的,不仅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飞虎队”,也曾有被誉为“武汉上空的鹰”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同仇敌忾中,善良的人们义无反顾跨进同一条战壕。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民众凝聚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筑起力挽狂澜的钢铁长城。
——任仲平《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
(1)图一、图二反映了抗日战争中的两次重要战役,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2)俄卫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粹分子”全面挑起二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指的是哪场战役?
(3)请概述材料体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
此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 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② 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地位
③ 欧共体的建立促使欧洲崛起
④ 日本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亮点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一两百年间东西方在思想文化领域不断碰撞,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首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重大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战争的硝烟虽然逝去多年,但伤痛和教训不该忘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全民族抗日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你列举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两个战例。
(2)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下图是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一则报道的截图,它是哪个丑恶历史事件的有力罪证?

(3)请分别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4)从下表中,我们应该得出什么结论和启示?(2分)

项目名称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战略布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让我们一起来简单回顾中外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的渐进过程。英国、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得了政权,通过颁布法律来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4年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说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美国独立战争时和法国大革命时,这些国家分别颁布的法律文件名称,并分别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加强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写出两部法律的名称,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1)中国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是在什么运动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共产党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2)为纠正材料中所叙述的错误,列宁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1928----1937年,苏联“用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936年苏联形成了怎样的经济模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材料三:毛泽东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3)为改变材料三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在实行该举措的过程中,国家还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你说出这次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开始了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这期间出现的重大失误是什么?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都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4)材料四中指出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是怎样“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怎样的改革开放之路?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两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妥协与和平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中正(1931.8)

材料一
材料二:张伯伦宣称带来了和平

 
(1)阅读材料一,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什么后果?材料二中张伯伦挥舞着的是什么文件?它的签订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步骤二:抗争与和平



材料三:中国战场
材料四:欧洲战场

 
(2)读材料三写出中国战场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抗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材料四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起到什么作用?
步骤三:合作与和平
材料五:……(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3)二战后,欧洲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材料五中“再也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采取这一方式对欧洲各国发展有何意义?
(4)基于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至少两点,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转折,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新航路开辟也引起商业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主要商路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亚非拉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导致贩卖黑奴的兴起,致使非洲失去了至少一亿的精壮人口。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评论材料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就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3)回答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及原则。并举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材料二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牢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无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材料三  在1945年2月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与会各国做出在旧金山召开制宪会议的决定时,建议中国和法国同苏美英一起,共同作为旧金山会议的发起国。1945牛6月26日,旧金山帝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固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日本侵略者对当时中国形势的错误认识主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2分)
(3)据材料二、三,你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请用一句话描述材料二、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某兴趣小组围绕此问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问题一     民族之殇

(1)这是一组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邮票。请在图1、图2、图3中任选一张邮票,为图片撰写解说词。(应包括时间、人物、经过、影响)(3分)
探究问题二      时空记忆

(2) ①

④结合探究一、二简要说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探究问题三                战后秩序

时间
组织(字母)
宗旨
1945年
联合国(UN)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1989年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协调、便捷和密切
1993年
欧洲联盟(EU)
集欧洲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区域一体化组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北美一体化的共同市场
1995年
世贸组织建立(WTO)
以明确的规则、相互的承诺搭建平台


(3)提炼表格信息,拟一个主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长河中,伟大人物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思想引领
(1)请将相对应的名人与思想(口号)的字母用线条连接起来。

A.但丁    E.人文主义

B.孙中山 F.中国特色

C.陈独秀 G.科学与民主

D.邓小平 H.三民主义

时代曙光

(2)观察以上图片,指出攻打冬宫的意义?写出毛泽东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俄国与中国道路有何不同?
临危受命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