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世界经历了从相互隔绝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前期的对外友好交流,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拉开了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科技的发明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缩短了空间距离。下列这些发明分属于三次科技革命,请按要求归类。

材料四 美国苹果手机有450多个零部件,苹果公司在全球有数百家供应商,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捷克以及美国等地,但大部分产品在中国组装。
请回答: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我国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明朝前期为对外友好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
(3)将材料三中的科技发明归属到相应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______、第二次工业革命______、第三次科技革命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失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阐述的观点。
材料三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克汽车时,3000美元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是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
(2)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领域怎样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各国相继建立了哪些国际和地区性经济组织?
材料四 一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
    
(3)漫画的寓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机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加速了哪一场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
(2)图二中的现象出现在怎样的世界格局之下?
(3)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体系和世界格局各有何影响?表明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影响世界格局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加速了哪一场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
(2)图二中的现象出现在怎样的世界格局之下?
(3)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体系和世界格局各有何影响?表明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影响世界格局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一  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说道:“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
材料二  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演讲中说道:“昨天,1941年12月7日——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侵略,美国人民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彻底的胜利。”
——均摘自中学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一贯反对共产主义的丘吉尔却要大力援助俄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什么说12月7日“将永远成为国耻日”?
(3)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联合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贵州黔西南州卷)(2015·贵州黔西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使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80%的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及除美洲大陆和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大部分区域,直接军费开支占交战国国民收入的60%——70%。据不完全统计,“二战”部分参战国死亡人数达7000多万人。
回答:
(1)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归纳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共同影响?鉴于战争影响,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意识?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性大吗?(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疆卷)纵观世界近现代史,美国逐步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世纪70年代,北美人民面对殖民国家的压迫,采取什么行动获得了新生?19世纪60年代,美国又面临新的危机,是怎样解决的?
(2)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是如何摆脱经济危机的? 其中心措施是什么?
(3)二战期间美国总统发表演讲“……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根据他的观点,后来二战中“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指的是什么?
(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湖南常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性战争,同时也引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2分﹚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哪一年?为打败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政治上、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合作,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3)阅读下列材料: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举出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境内的三例重大战役。﹙3分﹚
(4)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请你概述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滔天罪行。﹙3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命令所有银行关闭四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 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阿瑟·林克等著《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的特点。(2 分)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材料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突破。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哪次会议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将建立何种经济体制?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长河中,伟大人物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思想引领
(1)请将相对应的名人与思想(口号)的字母用线条连接起来。

A.但丁 E.人文主义
B.孙中山 F.中国特色
C.陈独秀 G.科学与民主
D.邓小平 H.三民主义

时代曙光

(2)观察以上图片,指出攻打冬宫的意义?写出毛泽东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俄国与中国道路有何不同?
临危受命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命令所有银行关闭四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 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阿瑟·林克等著《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的特点。(2 分)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材料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突破。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哪次会议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将建立何种经济体制?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江温州卷)(14 分)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 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
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1)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2 分)
材料二: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898 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2)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 分)
材料四: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
——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
(3)大陆政策在20 世纪30 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试举一例。(2 分)
材料五:1945 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 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 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2012 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此举引发中国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
2014 年,我国将9 月3 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 周年,国务院决定这一天放假,以便于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各类纪念活动。
日本右翼分子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多次篡改历史,企图抹煞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罪行。
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有个国际和平博物馆,它收集、整理并展示了许多二战期间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
中日双方经贸关系密切,1980 年双边贸易总额为92 亿美元,三十年后的2010 年达到2977.7 亿美元。在中日关系趋冷的2014 年,双边贸易总额仍保持在3000 亿美元以上。
2015 年4 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日本同中国一道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
(4)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6 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70年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事业人民的胜利。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战争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华民族为开创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
——2015年2月27日新华网
(1)材料一中的“反法西斯同盟”是在哪个城市举行会议建立的?当时与会各国签署的文件是什么?
(2)从时间方面看,中国战场具有什么特点?中国人民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什么战争?“中国战场”的胜利使被侵占了50年的哪一地区回到祖国的怀抱?
材料二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一个人类社会共同回顾历史、汲取教训、展望未来的重要年份。正因为此,“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已被列入联大议程。……应当注意的是,日本是亚洲的重要国家,近年来日本一些人对待历史的错误态度与立场严重拖累了亚洲的合作。
——2015年1月13日中国新闻网
(3)材料二认为,近年来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与立场已经产生了什么不良后果?联合国大会“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可以强化人们的哪些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某校九年级(3)班准备将同学们收集起来的相关邮票归类整理,通过举办邮展,纪念这难忘的日子。
第一组:       ★        , 浴血奋战
 

(1)第一组邮票选自新中国发行的一套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邮票。请在图1、图2或图3中任选一张邮票,为其配上简要的展览说明(包括时间、地点、主要经过和历史地位等内容,参见以下答题示例)。并在 ★  处填写恰当的四字成语,使第一组邮票的展览主题完整。
(展览说明示例:图5“芒友会师”: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度)军在缅甸芒友镇胜利会师,中国军队虽付出重大牺牲,但共歼灭日军4万余人,标志着打通中印公路的作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芒友会师被称为“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胜利的奠基礼” 。)
第二组:八年抗战,迎接曙光

(2)观察图7,该邮票发行的时间是公元多少年?票面上“庆祝胜利”的含义是什么?图8描绘的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台湾光复”的历史场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称为“台湾光复”
第三组:国际合作,中美携手
        
(3)据图9及相关文字材料,任举两点说明,该纪念邮票在研究中美关系问题上有何价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国务院决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节选《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货史·上》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中国不仅收复了自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给日本的台湾、澎湖列岛等所有的国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中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之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对应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著名战例证明。并据此指出中国抗战所呈现的战略态势。
(2)材料二中日本“全面侵华八年”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事件是什么?并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批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据此指出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因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