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⑴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⑵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⑶材料三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
⑷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博览会(WORD EXPO简称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博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材料二 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在198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东西”。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如下图:

材料四  1913年英美德法殖民地面积的比较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1851年英国为何能首先举办世博会?
(2)世博会是科技的展台,科技成果深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美德两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领域内取得的重大发明成果及人物?(两国各一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哪些重大事件使“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举两例)
(4)材料三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最大变化是什么?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5)材料四反映的史实给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最终导致什么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的分析?
(2)材料中提到的曹操“以弱为强者”的具体事例是什么?
(3)材料中认为曹操具有什么优势?
(4)哪一个朝代最终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到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1)材料中提到的时间,中国是什么朝代?
(2)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
(3)对这条通道的开辟,起到最大作用的是谁?
(4)他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开辟这一通道的?
(5)这条通道的开辟,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6)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当时的政府设置的机构是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中“卫鞅”是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2)请写出他的变法主张。
(3)他的变法有何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图一是1918年底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创办的《每周评论》。十月革命后该刊物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由于图中字迹模糊不清,请你跨越时空,在《每周评论》中“山东问题”专栏里撰写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及决议的小短文。
(2)图二 历史事件的结果是怎样的?在这一事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谁?
(3)图三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简要说明图一、图二与图三事件之间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历史》(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 上册)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一幅漫画很有意思啊。你看那个用吸管喝水的乌鸦,你看那个继续把石头放在杯子里,用传统方法喝水的乌鸦。请结合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在商鞅变法中,你认为哪一个乌鸦可以代表商鞅?
(2)守着一堆石子的乌鸦在商鞅变法中应该代表哪些人呢?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会给秦国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1)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二与材料一所示的两种制度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的一个英国人、18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进入天堂之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
A、“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们这些人被分到了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带领第三等级的人们取得了自由。”
B、“你们国家比我们国家好多了,我们国家根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国王说他的权力是神授予的,是代表上帝来统治我们的,最后我们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C、“我们比你们幸运一些,没有什么国王,但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不让我们发展经济,还企图镇压我们,结果我们宣布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成为一个全世界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
(1)你知道上面的A、B、C分别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2)A说“还是我们带领第三等级的人们取得了自由”,这里的“我们”指什么人?
(3)被B所在国的人民送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谁?没有了国王,这个国家成为了什么性质的国家?曾经由谁担任护国主?
(4)C说他们建立了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但也打破了农业社会田园生活的宁静。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学技术的威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表

项目
生产能力情况
煤产量
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美国产量的7倍,德国产量的8倍,法国的近10倍
生铁产量
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是德国的10倍

 
材料二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

材料四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
材料五  (有一位现代史学家得出结论:“ 从总体上看,1830—1848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明显要比法国糟糕。”)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
——英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革命年代 1789——1848》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表》中为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当时,英国生产能力迅猛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分别利用哪种新能源?这一时期,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3)依据材料三图表,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五指的是哪一事件?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什么时代?
(5)材料六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斯大林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都进行了探索。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苏联的几任领导人都进行了改革,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必须加强国家行政体制。他认为市场经济不适合苏联国情,当务之急是改造农村,消灭富农和个体农户,成立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其结果是,苏联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却下降了。对此,赫鲁晓夫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
——《赫鲁晓夫一语道破天机》
材料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二十世纪30年代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汇;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列宁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其特点怎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突出表明了斯大林模式的什么弊端?
(3)赫鲁晓夫为改变“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的局面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4)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材料三

“不平衡的跷跷板”
(1)请写出材料一中军事集团的名称。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格局是怎样被打破的?
材料二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指什么?“刚刚开始的战争”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是什么?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请指出上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理论常常是行动的先导。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曾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它们的理智的时候,它们是平等的”。
-----北师大版九上教材伏尔泰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起源于哪里?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在一系列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中,文艺复兴的先驱者是谁?文艺复兴的实质或性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文指出,这段时间欧洲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又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伏尔泰的主要观点?材料二中所宣传的思想最先成为哪一次资产阶革命的思想武器?
(3)结合上述材料,概述一下思想理论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中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为什么要挑选这仅占人类全部历史的百分之一的一小片断历史,予以特别注意呢?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节选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米勒认为,14到16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斯塔夫理阿诺斯认为世界历史应从何时开始?他是怎样解释理由的?
(2)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年左右“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的具体事例指什么?发现新大陆指的是哪个洲?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人”被发现指的是什么运动? “发现人”和“发现世界”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