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抱负。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兴,清朝灭;总统兴,皇帝灭;……
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1)模仿材料一体例续写这场革命在其它方面还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说革命尚未成功的判断依据是什么?革命为什么尚未成功?
(3)举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密切的合作者。20世纪50年代初实现了孙中山先生什么抱负?
如图,历史地图记载着前人的足迹,历史书籍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这条商路形成于何时?对当时中国有何积极作用?
(2)图二与图一有何联系?这部书对欧洲哪一事件产生了影响?
(3)上述材料与问题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的合作基础。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那次会议中提出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4)“这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一具体成就?(2分)
某校八年级刘涛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目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材料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一例即可)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3)材料三所述,“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收获与拓展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
学习历史的好方法,是提取材料信息、联系现实并获取历史经验。
材料一: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军事方面: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材料二:1874年-1890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2.1%,同时期的英国为1.7%,美国为5.2%,法国为2.1%,德国为3.5%,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日本历史上哪一重件的内容?该重大事件使日本走上了什么发展道路?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反映了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出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 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对你有什么启示(至少答出二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指哪一次革命?
(2)中国取得革命胜利所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材料二中“模式僵化了”这种僵化了的模式是什么?
(4)想一想,中苏(俄)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5)中国、苏俄(苏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近年来,国际间往来越发频繁,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活动准备
小组成员想搜集有关国际合作的资料,请你给他们提供一个途径。
(2)探究历史
①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你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历史事件?
②二战中,世界各国人民为了共同抗击法西斯形成了什么联盟?
③他们搜集的资料有: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欧盟。其中我国没有加入的国际组织是哪个?
(3)感悟真谛
①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你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中美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发展状况和走向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在坎坷曲折中艰难前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危害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问题是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的一项重大议题。该会议对中国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里?
(3)何时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最近我国领导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关系的认识。
(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如图,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如图,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他们产生了分歧。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洲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也传到了欧美。
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材料三: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什么历史事件把“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从而促进了各大洲的经济交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区域经济合作”在欧洲的具体表现?
(3)中考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4)中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积极融入世界,请举出一个典型事例。中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同答:
(l)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3)材料二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是谁?他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贡献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l)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再举一例该事件中的措施。
(2)材料二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2分)
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探究一:以史为鉴
材料一:“(中国)为地球上最古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国虽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什么?(2分)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
2.诗中的“割台湾”与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有关?(2分)这次分离,台湾在何时回到祖国怀抱?(1分)
探究二:他山之石
材料三:“‘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林肯1858年的演说
3.材料三中林肯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最终美国是如何解决此问题的?此问题的解决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三:读史明智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有哪些感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陈独秀
材料四:《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14——18世纪对西方大国崛起产生了影响力的两次思想文化运动。举一例在第二次思想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的欧美革命。
(2)材料二中这部著作发表的意义是什么?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将此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3),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体现了材料三中陈独秀的思想观点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
(1)材料一中的“生产的革命”指什么?这次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的企业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中创办的?这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4)材料二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西方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
(5)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