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经济兴,则国家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繁荣盛世局面?二者之间有何必然的联系?
材料二 宋朝人口已达到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达到7.2亿亩,GDP占全球60%,人均GDP为2280美元。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达到1.6亿贯文,即便南宋丢失半壁江山(淮河以北),国库财政收入竟也高达1亿贯文,这样的税收后世难以企及。
请回答:
(2)据材料,请概括两宋时期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同时请为划线句子所叙述史实的准确性提供历史依据。
材料三 会议指出,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步子很快,1978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必须看到,……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妥善解决。我们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请回答:
(3)据材料,请列举造成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的两个重要历史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会议对中国今后的工作重心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12分 某班同学准备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主题,出一个黑板报,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了一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35年奋斗,取得丰硕成果的数据:
序号 |
名称 |
1978年 |
2013年 |
增长倍数 |
1 |
国民生产总值 |
3645亿元 |
52万亿元 |
142倍 |
2 |
进出口总额 |
206亿美元 |
38668亿美元 |
187倍 |
3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从343元 |
24565元 |
71倍 |
4 |
农民纯收入 |
134元 |
7919元 |
59倍 |
(1)学生对第2项倍数增长最快的原因有疑惑,请你告诉他得益于哪项政策2分
(2)学生认为第3项和第4项反应同一个信息,这个共同信息是什么?2
(3)全体学生肯定了上述表格中变化的根本原因。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中,“老人”指___________;“画了一个圈”指____________。
A.毛泽东;解放台湾 | B.毛泽东;设立海南省 |
C.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 | D.邓小平;南方谈话 |
在近代中国,统一、民主和富强,是亿万人民的百年梦想,随着 ,这些梦想才开始逐步变成现实。
A.新中国的成立 | B.改革开放 |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
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 |
C.“文革”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
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 |
(共8分)【改革开放 继往开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安徽省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张记录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的协议书。
材料二: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前沿阵地,温州人是改革开放的勇敢探索者和实践者。30年来温州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温州所走出的改革开放道路,被称为“温州模式”。
(1)结合材料一,如今,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单百头’,又娶媳妇又盖楼。”得益于我国实施 。
A.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化 | C.改革开放 | D.计划生育 |
(2)中国的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在哪两个省?
(3)请你举出家乡温州的一项经济建设成就。(友情提示:可以是温州各地的著名企业、重要市场、名牌产品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纪念,1949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点,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起点。请回答:
(1)回顾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岁月,是谁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是谁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
(2)下图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被誉为“生死攸关转折点”的哪次会议?请简述它的历史意义?
(3)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其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此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现了严重曲折,最终党在哪一次会议上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改革】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材料二 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3)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近代改革】
材料三 下图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现代改革】
材料四 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15分)
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夫妇推向门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3分)针对这一运动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2)镜头二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3)镜头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
当代漳州展雄姿,下列适合漳州的称誉有 ( )
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④“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
⑤“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共十八大报告
(1)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现状,我国政府怎样做?(1分)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经过这次改造,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①取得“凤阳四年跨了四大步”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图②代表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字母。简述图③与图①、图②的关系。(6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怎样的建设道路?(1分)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在国家发展道路探索上是什么态度?(2分)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缺少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另一方面又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的前提。孙中山为谋求民族独立、争取民主权利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从而引导我们革命成功,取得民族独立的?
(2)实现民主需要法律保障。写出中华民国建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民主实现分别在1912年、1954年颁布的法律文献。
(3)国家富强更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完善。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哪一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为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2年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新时期,为“中国梦”的实现,在生活学习中你打算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与“近代化”在西方词汇中本是同一概念。。。。。。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向西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国人在认识上经历了巨大的转折。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政治家和最基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6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自立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就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中国近代化”的含义。(2分)
(2)请简述“中国近代化”开端事件的影响。(4分)
(3)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是什么?在此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农村开始推行哪一政策?(2分)
(4)我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近代史上“近代化”探索前提条件有何不同?(2分)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推行顺序正确的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A.①②③ | B.③①② | C.②③① | D.②①③ |
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包括强国梦、统一梦、和平梦等,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在不断探索。
材料一 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境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1)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2012年海峡两岸贸易额16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2012年赴台旅游达197万人次,创历史新纪录。两岸人员来往79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6月,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览院合璧展出。2012年6月26日,以“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为主题,2012年海峡两岸大生技与文化交流营在北京技大开营。
(2)材料二说明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三
2001年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合影
(3)材料三与上海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它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4)你的中国梦是什么?为了实现中国梦,你想做点什么?(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