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这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静海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太平天国博物馆,中山陵,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等等,承载着历史发展的变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城市,追忆历史往事,完成下面的问题。
(1)静海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该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战败后签订的?该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日军攻占南京是在何时?(具体到年月)在这一屠杀事件中,遇难同胞的人数是多少?
(3)太平天国博物馆是中国收藏保管、陈列宣传、调查研究太平天国文物史料的专题博物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首领是谁?
(4)中山陵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哪一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次革命在社会上起到了怎样的思想解放作用?
(5)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南京解放35周年于1984年修建的。南京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具体到年月 日)渡江战役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
(2)材料二提到的“自强运动”中,创办规模最大的军事工厂是?
(3)材料三中的“革命成功”历史意义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5)根据材料五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6)以上几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近代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复兴之路》(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哪场农民运动?为镇压这场运动,列强发动了哪一次侵华战争?
为什么材料二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2)材料一中“第一(自强)第二个方案(变法)”分别指什么重大历史事实?
(3)材料一中孙中山实践救国救民方案的事件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以后的“黑暗依旧”?
(4)材料三中“文化启蒙的运动”是指什么事件?并指出该事件的有什么不足之处。
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9日电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a.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2)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准确日期(年月日)。
(3)你认为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如果两岸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你认为有什么重大意义?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随近代化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论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表格,填写时按时间先后顺序
A |
|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
B |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C |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D |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2)表格中C的领导人是谁?他领导的运动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3)请说出D的代表人物(写一个即可)
(4)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什么启示?
(5)上述ABCD运动都是在向西方学习,其总体趋势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涛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l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和“黑暗依旧”的含义是什么?1921年,给中国带来曙光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的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国共两党分别取得哪两个著名战役的胜利? 这场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3)请你举出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一例。
(4)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①、图②、图③、图④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请任选其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做出评价。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上述四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一种怎样的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扣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写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历史事件。
(2)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在哪一年?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在三国的重大事件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材料三:下面是反映19世纪后半期日本社会面貌的几幅图片。
请回答:
(1)根据所学史实,填出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处的内容。
(2)指出材料二中英、法、美三国实现“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的具体体现?
(3)根据材料三中图1、图2和图3所示 信息判断,它们分别反映了日本在当时采取的哪三项具体改革措施?
(4)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中国近代的什么运动。分析材料三所指运动的意义。
材料四:(独立解放之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中国共产党打响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五:(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丽的篇章。
(4)材料五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开始于那次会议?这条道路的指导理论设什么?
(5)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谈一下你的中国的复习之路的认识。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李鸿章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他“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指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旗帜?
(5)据几则材料可知,中国学西方经历了从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由此可见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有何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问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1中该运动的开始标志事件是什么?图2中“革命纲领”是指哪一次革命运动纲领?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运动”的领导人?这场运动后期主要内容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5)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