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颁布改革诏书,发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从此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日本“近代化进程”开始于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日本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3)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说说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文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请回答:
(1)根据材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3分)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分期 |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从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的第二、三阶段中任选一名领袖式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说明他为了中国的近代化,为了改变中国的“不足”作出了哪些努力?(4分)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 大复兴。
【屈辱沧桑】
材料一 仔细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1)上面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 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革命风潮】
材料二 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 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
--《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
(2)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在组织创立、指导思想、革命结果等方面的哪些活动和功绩"唤 起了民众"?
【独立自主】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 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3)材料三中"民族独立"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壮丽篇章】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 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4)改革开放后,引领中国最终走向"民富国强"的科学理论是什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90 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的主要内客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满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行径,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四 1904年8月,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的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变为中华民国”。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1)材料一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出该条约是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该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是在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该条约签订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描述的“维新之路”指的是哪一历史事实?该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是如何推翻满清政府的?此次革命对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866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
1912年2月,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13年以后,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
材料二 上海《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材料四 今年恰逢孙中山逝世9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3)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
材料二 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中国学习日本的什么政治体制?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它实际上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本质上与康有为主张的政治体制都属于什么性质?
(3)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高举了哪两面大旗与之进行斗争?
(4)材料四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这一体制与康有为、孙中山倡导的政治体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请回答:
(1)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掀起了一场长达三十余年的"自强""求富"的运动。概括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
(2)辛亥革命被称为"完整意义是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概述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何重要地位?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历史、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也是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九年级某班同学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分组进行以下探究,请和他们一起进行。
活动一:近代列强的侵略,是一把双刃剑,一力‘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也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据此第一小组同学用年代尺整理出相关内容。
(1)南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国近代化探索呈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特点,请在年代尺中标出政治领域近代化探的另一重大事件名称。
(2)请用年代尺中标注的史实来说明“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近代化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探索不仅涉及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民主化,它还涉及其他的领域,请举出一例来说明。
活动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为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第二组同学搜集了几幅图片.请探究:
(4)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中国革命遭遇到三次大的挫折,图一反映的史实是其中的一次,请问,这次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扭转局势的?
(5)请根据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指出从图二到图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对象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三:探究小结。
(6)通过对以上中国近代史的探究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不能抄题目中原话)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深圳“敢闯”有什么重大举措?并说明这一举措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或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现代中国的探索中,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近代以来,有着辉煌文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岁月。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近代以来170多年”应追溯到哪个事件?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2)请分别列举出材料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材料三 在座的朋友们……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主张是对的……十年内战时期他是对的,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搞错了,没有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抗战时期,全党承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加证明其正确。
──《学习毛泽东》
(3)材料中“毛泽东的主张”首先在哪次会议上被肯定“是对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请说出毛泽东找到了怎样的一条革命胜利道路?邓小平找到了怎样的一条强国富民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这场“革命”指 革命。“先生”是 。
(2)“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 |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 |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D.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 。
(4)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1分)其开展了哪些实践活动?(4分)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1分) 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1分)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1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1分)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变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民主、法治一直是人们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三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是对古代哪个国家民主制的叙述? 由材料概括该国民主制的特点。(2分)
(2)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评价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战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打开闸门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摘自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九十年前”具体指哪一年?
(2)材料中这场“革命”指什么革命?“先生”是指谁?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第一次剧变”,原因是什么?
(4)“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哪些?(介绍3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