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世纪里,被誉为“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再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分裂给欧洲造成怎样的影响?
(2)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为此,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成立什么组织?发挥了什么作用?(5分:2+1+2)
(3)综合上诉内容,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欧洲列强的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如图1 、图2 所示。截至1878年,欧洲列强实际或曾经控制过的疆域覆盖了当时地球陆地面积的67%。到了1914年,这一比例达到令人瞠目的84%。
--摘编《躁动的帝国》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欧洲列强根据各自的利益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请你判断1916年欧洲列强的扩张速度是否在加快,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2015年5月5日,中国外交部第十二届蓝厅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携手维护二战胜利成果 共创合作共赢美好未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作主旨演讲。程国平表示,中俄两国作为二战亚洲和欧洲两个主战场,承担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侵略的重任,经历了最残酷的考验,付出了最惨烈的民族牺牲,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2015-05-05中国新闻网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艻联在欧洲战场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役。根据材料二指出程国平演讲的目的。
材料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宣读一篇咨文,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Truman Doctrine)。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杜鲁门主义是什么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怎样?
历史上的欧洲,曾遭受数次战争的蹂躏,战争带来了灾难,引起了人们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余年来,欧洲大陆纷争不已……1870年到l945年主要发生在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
材料二每一政府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轴心国成员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2003年3月10日,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发表文章指出:“……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1)材料一中“导致了欧洲分裂”的大战主要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该《宣言》发表于何时?《宣言》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的“欧洲联合”指什么?有哪些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内容,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摘自“一战”中一位战地记者的日记
(1)材料一记述的是“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_____________。
材料二:在那个最漫长一天的末尾,盟军在这个海滩获胜,这一小块欧洲土地再次获得解放,“希特勒之墙”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使美国巴顿将军率领的军队涌入法国。
——摘自2014年6月奥巴马在法国北部二战阵亡美国军人墓地的讲话
(2)材料二中“盟军在这个海滩获胜”是指哪一场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的结果对“二战”形势的影响。
材料三: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和其他惨案中为中国难民提供帮助的外国朋友,不会忘记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不会忘记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伤的白求恩、柯棣华医生等外国医护人员,不会忘记真实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业绩的外国记者,不会忘记在中国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
——摘自习近平在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国际因素是什么?中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共10分)
材料一:“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外交部部长王毅。
材料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李克强
【相关链接】2013年11月23日,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2013年11月26日,我国首个航母战斗群编成;2014年2月7日,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王毅外长所说的1894和1914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中189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请根据相关链接,说说我国为“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采取了哪些措施?
(3)“日本政府应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据此请你给日本政府提点建议。
(7 分)20 世纪上半期,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空前的震荡和可贵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震荡
材料一 两幅历史图片
主题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
材料二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第十三次例行代表大会的代表向俄国无产阶级表示热烈祝贺,祝贺它备遭世界大战造成的骇人听闻的痛苦磨难之后,在世界上首先打碎了专制制度的锁链,消灭了资产阶级并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没有奴隶也没有统治者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
(据《现代史文献选编》第一卷)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当中,美、英、苏等一些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在同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同时,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避免世界大战再度爆发。经过反复协商,1945 年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正式作出了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决议。 (据《联合国风雨六十年》等)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3 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主要背景。(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争夺巴尔干的霸权地位更加激烈,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不断发生。火星四溅的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二战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美英盟军抢滩登陆"、苏联军队抢先占领柏林;面对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规模的反攻……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引爆了"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所引发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英盟军抢滩登陆"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距今已多少周年?
(3)材料二中"苏联对日宣战"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4) 除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外,请再举出一例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问题。
(5)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战争的硝烟虽然逝去多年,但伤痛和教训不该忘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全民族抗日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你列举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两个战例。
(2)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下图是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一则报道的截图,它是哪个丑恶历史事件的有力罪证?
(3)请分别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4)从下表中,我们应该得出什么结论和启示?(2分)
项目名称 |
参战国(个) |
卷入人口(亿) |
参战人员(亿) |
伤亡人员(亿) |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30多 |
15 |
0.7 |
0.3 |
1805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60多 |
20 |
1.1 |
1.9 |
40000 |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两次大战 警钟长鸣】
20世纪上半期,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世界大战的惨烈、核武器的威胁和接连不断的局部冲突,使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革命和危机”分别指什么?
(2)德国首先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3)二战中的最著名的登陆战是什么?
(4)为了摆脱当时的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
(5)“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论述。
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一战”爆发后反而参加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种情况最能说明“一战”的()
A.原因 | B.性质 | C.特点 | D.影响 |
合作达成共赢,交流促进发展。崛起的中国在国际事务发挥重大作用,吸引世界各国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中俄对话】2013年10月22-23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梅德韦杰夫还做客新华网回答中国网民的问题。
(1)历史上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
【中英合作】2013年12月2-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李克强和卡梅伦共同见证了两国投资、金融、司法、文化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双方还就核能等一系列领域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2)近代历史上,英国第一个入侵中国。英国的入侵证明其强大,请你分析英国成为近代强国的原因有哪些?
【中美友好】2013年12月4-5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习近平会见拜登,就中美关系进行了商讨,拜登说,中美关系取决于信任和对彼此动机的正面认识,如果美国和中国能正确处理两国关系,将带来无穷潜力。
(3)中美关系经历侵略——对抗——友好,请各举一例史实。
【中法交流】2013年12月5-9日,法国总理埃罗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埃罗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往武汉、台山等地考察。中法两国总理就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有关事宜进行了交流。
(4)中法在一战、二战中曾友好合作,是盟友,请列举史实说明。
(5)近代史上,俄英美法都对中国进行过侵略,如今这些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前后对比,你有何认识?
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世界规模的事件是什么?
(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5)二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图示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剑拔弩张的气氛?这次战争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是通过哪两个会议形成的?实质是什么?
(2)图示二反映了哪一种反动势力的猖獗?最终导致了哪场战争的爆发?
(3)图示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这种格局的名称是什么?其开始及结束的标志是哪一事件?
(4)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你认为理想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样的?
意大利、法国、德国是欧洲的三个重要国家,三国在近代以来的不同阶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但丁伏尔泰马克思
材料二: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材料三:“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法国 雨果
(1)材料一的三位人物是这三个国家历史上对人类发展进程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伟人。他们所代表的时代都产生过人类发展进程的伟大思想成果,请写出这三种思想成果。
(2)一战前这三个国家分道扬镳,分别组成了不同的侵略集团。材料二中“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的根源是什么?
(3)“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悍然在欧洲发动战争、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是哪个国家?请写出以该国为核心组成的军事集团名称。
(4)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欧洲人正逐渐从“我是意大利人”、“我是法国人”、 “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雨果的梦想初步实现了,与这一现象有关的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