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壮心”指( )
A.打败袁绍 | B.消灭东汉 |
C.南下统一全国 | D.赢赤壁之战 |
期末复习时,小瑶同学对部分具有因果关系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整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秦国发展相对落后——商鞅变法 |
B.战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百家争鸣出现 |
C.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
D.北方匈奴的强大——秦长城的修建 |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曹操“志”在何方
A.统一天下 | B.消灭袁绍 |
C.废汉献帝 | D.建立魏 |
曹操在《蒿里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描写的这一状况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 | B.东汉末年 |
C.三国 | D.西晋 |
历史诊所: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之处。如有,请直接在题干中用下划线划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或改正。
(1)小高问:“小亮,你知道我国出现铁农具是什么时候吗?”
小亮:“这个问题难不倒我,是在秦朝呗!”
理由: 。
(2)小兵问:“小红,我对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战争非常感兴趣,你能给我推荐一本介绍兵法的古代军事著作吗?”
小红:“那太简单了,你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吧!”
理由: 。
(3)小青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答道:“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理由: 。
(4)小张:“小李,据说你对三国时代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你都喜欢哪些人物?”
小李:“有商鞅、刘备、诸葛亮,还有孙权。”
理由: 。
(5)小文:“小珍,你刚从河南洛阳旅游回来,给我介绍介绍当地的名胜古迹。”
小珍:“你看这是我拍的照片,这张是洛阳的白马寺,这张是洛阳的云冈石窟。”
理由: 。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
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特征。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政权分立。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纷纷向南迁移,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地区也发生变化。请回答:
(1)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纷争不断,请列举一例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并说明其影响。
(2)三国鼎立,政权分立。请指出三国指哪些国家?后来,又是哪个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哪一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中认为曹操和孙权各自具有什么优势?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 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东汉 | B.三国吴 | C.西晋 | D.三国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