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的分析?(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3)材料中认为曹操和孙权各自具有什么优势?(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材料一: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1900年瓦德西给德皇的信请回答:(1) 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 在材料一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 材料二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4) 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签订于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2)材料二中哪一条款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材料二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他是哪一派的创始人?(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项内容对当时的“守旧群臣”打击最大?(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小议论文: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4月23日报道,两位领导人当天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的间隙进行了约半小时会晤。由于在东海长期的领土争端和对战争历史的严重分歧,两国之间的关系长期紧张。两位领导人在会晤前握手并接受媒体拍照,虽然远谈不上愉快,但也显然不像去年11月在北京那次冷淡的会晤那么尴尬。那一次在北京,双方达成一致,恢复高层对话以逐渐弥合双方巨大的分歧。安倍在会谈后表示,与习近平的会谈“很有成效”,表明两国之间的关系正在改善。请根据材料和结合八上所学知识,谈谈中日关系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不低于150字。